郭祝山:以廉政文化建設為載體推動法院隊伍建設
作者:郭祝山 發布時間:2012-12-07 瀏覽次數:809
法院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人民法院精神文明的基礎,是法院、法官在很長的審判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行為準則、作風及其特有的行為方式和物質表現的高度概括。而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潔從政的意識形態及其指導影響下所形成的根本制度、社會行為和物質成果的總稱。它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種文化形態。
法院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法院各項制度與目標的思想保障,是確保法官遵守各種行為規范的自我約束。法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個性,其價值觀是為民,公正,清廉,其中“為民”是本質,“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是內在要求。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法院廉政文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法院的思想文化。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必須用廉政的思想文化教育廣大干警,使廉潔司法成為全體干警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和自覺實踐。通過廉政文化的不斷建設,使法官具有符合其職業特點的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約束業務活動等職業道德思想品質;同時也要承傳和發揚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形成的秉公執法、清正廉明、懲惡揚善等優秀司法文化傳統。二是法院的制度文化。廉政制度是法院廉政文化的規范化表現形式,是法官保持良好職業操守和公正廉潔司法的重要保障。健康向上的法院廉政文化可以促使法官更加自覺地遵守法院各項廉政制度,同時,通過制度文化,進一步“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三是法院的物質文化。法院物質文化,直觀地反映了法院建設成就和廉政文化的品位。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應充分展示出“公正高效”、“清正廉潔”、“司法為民”等理念。通過加強法院物質文化建設,能夠使法官在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中工作和生活,自覺養成良好的廉政文化習慣。
一、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在“三個至上”思想指導下不斷更新教育形式。
廉政文化首先是一種思想文化,必須用廉政的思想教育廣大法官,使廉潔司法成為法官的信仰、追求和自覺實踐。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大法官、大檢察官要“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三個至上”要求人民法院把好政治方向,抓好執法為民,守住公正底線,回答了人民法院工作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問題,是新形勢下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法院廉政思想教育必須圍繞“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展開,要求法官做“三個至上”思想的忠實捍衛者和自覺踐行者。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法院工作的政治性;必須牢記司法為民,牢牢把握法院工作的人民性;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牢牢把握法院工作的公正性。
思想教育如果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就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廉政思想教育也不例外,廣陵法院不斷創新教育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種主題鮮明的廉政文化活動。
一是特定時期的督促形式。每逢春節、國慶長假等假日,均開展干警自律保廉系列活動,通過讀好一本書“以學講廉”;上好一堂課“以教促廉”;簽訂一份責任狀“以責保廉”;進行一次檢查“以查督廉”;開一次家屬座談會“以情助廉”;征集一條親人寄語“以心崇廉”,使干警們在節假日期間,也能受到廉潔教育和外部監督。
二是以人為本的激勵形式。開展爭創“廉潔司法示范庭和示范標兵”活動,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后進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方式鼓勵干警在保持清正廉潔上爭先創優;開展實施黨員目標管理、爭創“黨員先鋒崗”活動,進一步發揮共產黨員廉潔司法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是注重預防的專題形式。開展了“嚴肅庭審紀律,規范庭審活動”、“規范與律師關系”、“算好廉政帳”等專題教育,對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中出現的苗頭性、隱患問題,做到及時發現,盡快糾正,有效預防,確保法官恪守職業道德,慎重地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守好公正底線。
四是寓教于樂的文娛形式。舉辦廉政術語猜謎、征文、演講比賽、座談、讀書思廉朗誦會等廉潔系列專題活動,讓“廉”深入人心,切實提升廉潔素質。
二、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建立監督司法權正確行使的長效機制。
廉政制度文化是約束法官行為的規范性文化,是法官保持良好職業操守和公正廉潔司法的重要保障。法院現有的規章制度也比較健全,近年來,各級法院又相繼出臺了各項“禁令”,以進一步規范法官的司法行為。然而法院系統的腐敗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司法過程和法官行為的監督,在構建“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和“不敢為”的懲治機制上下大功夫。
為確保法官公正司法,廣陵法院建立了嚴密的監督制約體系。第一層是內部監督網,修訂和完善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干部談話制度、規范法官與律師關系的規定、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廉政制度,設立兼職廉政監督員,加強對審判權、執行權、委托鑒定、拍賣等重點崗位的專職監督。第二層是定點監督網,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特邀監督員,以多種形式對全院干警實施監督。第三層是社會監督網,借助電臺、報紙等媒體,公示全院干警的照片、姓名、職務,公布舉報電話和有獎舉報承諾,設立舉報箱、建立網上投訴窗口,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三、物質文化建設方面,營造“公正、高效、文明、和諧”的廉政氛圍
法院廉政物質文化以有形的實物形態存在,通過法院建筑風格、法庭布局、審判設施、辦公設備等展現廉政文化特色,直觀反映法院廉政文化的深刻內涵,使法官在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中工作和生活,時時處處自覺規范司法禮儀和行為,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廉政習慣。
訴訟服務中心。在大廳的顯要位置張貼了廉政“禁令”,顯示了人民法院廉潔司法、從嚴治警的決心。
審判法庭。在法庭的內墻、過道、休息區都設置了彰顯公正的法律名言,營造了公正司法的輿論氛圍。法庭內電子攝像探頭24小時開啟,每個庭審過程都進行實況錄像,確保審判公開、程序透明,同時便于紀檢監察部門和分管領導對庭審隨時督查。
辦公區域。在不同樓層墻上都裝飾著法律諺語,時時提醒法官注意司法形象、規范司法操守、講究司法藝術、防止主觀擅斷。為每個法官配置標志座位牌、廉政臺帳,讓每個干警都在充滿廉潔文化的氛圍中辦公。
外出執行場所。為解決辦案干警與當事人同行、同吃、同住的“三同”問題,法院首先從物質上予以充分保障,配備執行專用警車。同時要求如執行現場是在本轄區內的,一律由鄉村的協助執行網絡成員到場協助并履行監督。出轄區執行的一律實行登記報批手續,并由監察部門備案,由兩名以上干警自備經費,相互監督。
由于人民法院職能的特殊性,法院廉政文化建設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社會領域廉政文化的司法特色。新的發展形勢,對廉政文化的制度、物質和思想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廣陵法院將在“三個至上”思想指導下,不斷開拓創新,努力把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全面推動隊伍建設,以更好地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