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同住一村,理應以禮相待。豈料宅基問題,使得矛盾越陷越深。近日,句容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宅基地引發的叔侄之間的矛盾,雙方重新找回親情,受到了當事人的好評。

 

據了解,高某與高某某系叔侄關系,兩家房前屋后比鄰而居,侄子在前,叔叔在后。數年前,叔叔在其侄子房屋的東邊造起了一間房子,雙方因宅基地發生爭執,此后兩家因采光、通風等相鄰關系曾多次發生沖突,幾經當地基層組織出面調停均未果,兩家積怨越來越深。20107月,叔叔高某欲在自家房屋的右后方造一間附房,并依法辦理了相關審批手續,8月份開始動工,但卻屢次遭到其侄子高某某的阻撓,并最終導致雙方矛盾升級至武力沖突,侄子被打傷住院,叔叔被公安局傳喚。201012月,侄子將叔叔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賠償損失;同時,叔叔也將侄子告上法庭,要求排除妨害,繼續建房,并賠償其誤工損失。

 

句容法院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高度重視此案的審理,本院的處理事關家庭親情,鄰里和諧。本著調解優先,案結事了的辦案宗旨,承辦法官召集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并邀請了一位當地有聲望的老支書,大家一起到叔侄倆的房屋所在地仔細查看了現場,找出矛盾的癥結所在。經過分析,大家一致認為該起案件的當事人是血緣關系很近的親戚,雙方并無根本性矛盾,只是兩家長期以來解決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當,又缺少語言情感方面的交流,以致于積怨越來越深,說白了,兩家都是憋著一口氣而已。在法官、律師、村支書的協同努力下,經過耐心細致地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

 

最終,雙方當事人同意接受調解,并采納了法官提出的調解意見,侄子向叔叔賠禮道歉,同意讓叔叔繼續建房,再不干涉。叔叔也向侄子表示歉意,并同意給予侄子數千元的經濟補償。雙方終歸于好,兩家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和諧的軌道,家庭親情得到了及時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