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有著“中國意楊之鄉”的稱號。2007年開始,該縣人民法院干警隊伍正經歷一場“結構嬗變”。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迅猛發展,社會矛盾越來越多涌向法院。環境的倒逼促使2007年以來泗陽法院每年均以不少于10人的速度迅速充實青年干警隊伍。

 

  青年干警隊伍是實現法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案多人少的壓力、經濟待遇偏低,對青年干警的心態和工作狀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泗陽法院院長肖文思考著:法院青年人才培養和激勵靠什么?優厚的物質待遇我們暫時達不到,但為年輕人提供更寬廣的成長空間、創造更融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得到職業尊榮感。這些,努力后完全可以做到。

 

  渠道——

 

  匯聚思想火花的精神家園

 

  加強溝通,教育培養方能有的放矢。與青年干警溝通,及時有效的渠道是什么?泗陽法院黨組認識到,要有一個溝通平臺,讓青年干警能夠敞開心扉,自由交流。

 

  2010年初,“泗陽法院青年法官沙龍”誕生。遵循活動經常性、話題廣泛性、內容寬松性的主題,青年干警充分利用晚上、周末開展活動。“能動司法理念在本職工作中的體現”、“青年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法官的心理健康問題”,“沙龍”話題涵蓋社會、法律、生活多個方面。

 

  “都是自愿參加。兩年來,沙龍參與人數由最初的8人到現在的30人。但還是覺得討論方式過于正統。”沙龍組織者、研究室主任李少華介紹說,“一次活動中,當談到‘QQ’時,包括肖文在內的參與者全票通過。”

 

  “一人一世界”——泗陽法院青年干警QQ群,青年干警在這里能說話、敢說話、說真話。群中干警的真實姓名只有管理員知道,其他任何人包括領導都不可以打聽、詢問。群里的話題包括法律的理解與適用、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甚至干警子女入學等工作和生活問題。青年干警們很快發現群里話題新鮮有啟發,他們還發現虛擬世界里和領導們的“面對面”交流很放松,還能夠享有高度“豁免權”。于是,越來越多的干警不斷加入,群里“人氣”益發興旺。

 

  2010年底,肖文將實現均衡結案的方案發到群里,引發了QQ群持續月余的激烈討論。

 

  “看了群里的討論,困惑和疑慮集中在為什么要均衡結案,以及每個月乃至每周保持審結一定數量案件的操作性何在等方面。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參與解答,最終統一了思想認識。均衡結案,這樣一個審判管理工作重要舉措通過QQ平臺的順利推進,的確增強了我們持續運用平臺的信心。”肖文說。

 

  2010年,泗陽法院再度榮獲“全省優秀法院”之際,群里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目標不是“全國優秀法院”?

 

  捕捉到這一問題以及青年干警們的熱議,黨組及時安排團支部在內網啟動“‘我為泗陽法院獻一策’頭腦風暴”活動。不到一周,內網匯集了近70條“一策”,其中建立院史館等7個方面的建議被采納并付諸實施。

 

  “青年干警善思考、有干勁、正義感強、法律信仰堅定,但在工作壓力下,這些特點成了‘沉睡中的火山’,合適的溝通渠道對此是一個激發。同時,隨著溝通與交流的增多,這些渠道逐漸成為匯聚干警們情感與思想火花的精神家園。‘家’的感覺形成后,干警們對法院的歸屬感就自然加強了。”肖文對此深有感觸。

 

  基地——

 

  砥礪磨煉群眾工作能力

 

  蔣計超,2008年政法大學畢業,小伙子能吃苦、肯鉆研,工作很快得到庭里肯定。然而,2009年底,他被一起借貸案件當事人明顯的“假話”惹火,隨后,一個投訴電話直接打到法院紀檢部門。

 

  這個電話讓院黨組增開了一個特別的會,主題就是如何提升青年干警群眾工作能力。會后隨即出臺《加強崗位交流工作的意見》,將基層法庭、立案、信訪接待等與群眾密切聯系的部門作為青年干警鍛煉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基地。全院有31名青年干警開始交流輪崗。

 

  此次大輪崗中,蔣計超從民一庭輪崗到了案件多且案件類型復雜的新袁法庭。618下午,記者見到了異常忙碌的蔣計超。“挑大梁了!上半年辦案200件,案件調撤率達到80%,成長很快!”新袁法庭庭長李前康對小蔣的工作贊賞有加。

 

  基層法庭、立案、信訪接待,面對面的群眾工作促使該院年輕干警群眾工作能力不斷提升,而青年干警的智慧也不斷推動著基地的建設。法院立案大廳新建了“法官留言板”,當事人或來訪群眾可隨時向自己想找的法官留言。“創意的由來,就是一位年輕干警想到的。”立案庭庭長陳月英介紹。

 

  磨煉群眾工作能力不能只囿于法院一隅,基地需要向社會拓展。去年以來,該院定期組織青年干警深入轄區基層,把握群眾訴求,征求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僅今年一季度,他們就走訪了全縣27家重點企業,實地考察了全縣11個重點農業項目。其間,發放便民聯系卡500多張,走訪群眾170多戶,征求意見建議30條。

 

  群眾工作能力歷練,湍急的矛盾糾紛渦流是重要基地。當年泗陽丁家溝拆遷,因為干群矛盾極度激化而演變成群體性事件。法院受理后,選派8名精兵強將組成“青年突擊隊”,分赴各拆遷點做群眾工作。年輕干警堅持依法動遷和諧拆遷,強化司法調解,以扎實有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有力推動了城區拆遷進度。

 

  “對于青年干警,尤其是已走向中層崗位的中堅力量,只有讓他們經歷更為復雜的矛盾糾紛處理,在糾紛渦流中磨礪增強群眾工作能力,才能使其茁壯成長。”泗陽法院黨組這樣認為。

 

  平臺——

 

  托舉振翅高飛的雛鷹

 

  2009年,泗陽法院制定了《關于加快青年干警培養實施人才強院五年工作規劃》,并配套出臺了“競崗、輪崗、換崗”以及“適崗評價”等多項制度,明確用人導向。圍繞用人機制,泗陽法院著力在“給”字上做文章。對業績突出、調研成果豐碩的干警破格給位,在任職資格、任職年限上放寬。對綜合素質強的優秀干警適時定位,及時選拔到中層干部隊伍中接受鍛煉。該院每年都有年輕干警通過公開競崗走上中層崗位,如今,全院青年干警中中層干部占比近四分之一。

 

  公開競崗,有“上”就會有“下”。一次競爭上崗中,有幾名落選者心結一時打不開。“法院為青年干警提供的平臺,應是一個綜合的成長平臺,而不僅僅是職位或職稱的上升通道。他們應該具有正確看待得失,將團體價值實現作為個人追求的基本素質。”肖文說。

 

  在肖文的積極推動下,全院拓展訓練等活動蓬勃開展起來。通過訓練,干警們懂得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堅強的團隊,只有每個人都具有奉獻精神,個人與個人之間互相信任、親密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標。

 

  成長平臺已為青年干警搭建,那么,對于曾經“走”的人呢?平臺同樣敞開雙臂。新袁法庭庭長李前康,兩年前考到南方某發達地區法院。去后半年,因各種原因,他表達了想回來的意愿。歡迎回來!院黨組明確表態。2010年,原任民一庭副庭長的李前康回來后工作加倍努力,年底即被任命為審判員、新袁法庭庭長。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的他,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帶領全庭同志縱向構建“庭、鎮、村”,橫向構建“庭、所、隊”的“三縱三橫”多元矛盾糾紛聯合化解體系,受到轄區歡迎。今年上半年,該庭案件調撤率達到74%,綜合質效位居全市13個法庭前列。

  關愛,是成長最需要的養分。在泗陽法院,如果有孩子參加升學考試,干警可以享受12天“陪考假期”;青年干警租房,院里積極協調;參加司法考試,院里報銷5000元資料、營養費;外地干警回家過年,院里為每人購買土特產,并統一將其送到車站。涓涓細流,點滴關愛,也正因如此,泗陽法院成為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堅強團隊。

 

  目前,泗陽法院在編干警108名,35周歲以下青年干警64名,占比近60%。其中近50名工作在審判一線,案件受理數占全院案件受理總數的80%20072010年,這個年輕的基層法院連續獲評“全省優秀法院”,并于2009年被江蘇高院記“集體一等功”。

 

  “十年,是意楊的成長期。十年,也正是青年干警走向成熟,決定法院發展后續力的關鍵期,我們會用心把握。”肖文的話語堅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