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俊院長在全國大法官研討會上深刻分析了當前人民法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提出人民法院推進法律實施、實現公正司法必須做到“十個始終堅持”。“十個始終堅持”不僅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也為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特別是為人民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和法院隊伍建設方面提供了依據,成為人民司法事業蓬勃興旺的指路明燈。

 

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社會管理任務艱巨繁重。人民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沒有現成的做法可照搬照抄,既是給司法工作者提出的挑戰,也為當代司法工作者成就前所未有宏偉事業提供了良好機遇。“十個始終堅持”的及時提出,為我們指明了社會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向,就像大海航行中的羅盤針,保證人民法院的審判事業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立場堅定,始終不偏離正確方向。

 

在延伸審判職能工作方面,我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立足執法辦案踐行司法為民,堅持司法工作的群眾路線,切實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我們以“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多方參與、共同治理,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為原則,自加壓力,主動出擊,把構建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機制作為近期重點工作之一,努力打造黨委領導、法院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社會管理格局。我們相繼創建了前科封存、校園巡回審判、法制副校長、對失足青少年回訪幫教、構筑“雙殘互勵”等工作機制,采取組織判處非監禁刑的失足青少年成立“法雨”志愿者服務隊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措施,找準失足未成年人的“共振點”、“感化點”,實現最佳幫教效果,贏得群眾高度贊譽,樹立的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在構建高效執行工作機制方面,我們始終堅持能動司法,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能動司法。我們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則,建立了全員參與的能動執行機制,實現了執行工作“一盤棋”格局:即立案要為審判和執行提供基礎、創造條件;審判要加大訴訟調解工作力度,提高調解自動履行率,盡量減少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執行工作要及時反映審判工作成果,形成立案、審判與執行相互配合、相互銜接的最佳合力,最大限度地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全員能動執行實施過程中對三個重要節點實行雙重保障:第一是在立案和審理前分別對當事人進行兩次執行風險告知和財產保全提示;第二是在審判后送達法律文書時和正式立案執行前分別進行兩次執行督促程序;第三是對暫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實行窮盡執行措施和不間斷執行兩次程序保障。通過實行重要節點的雙重保障,盡可能地給當事人提供一個無漏洞的權利實現和救濟體系,為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實行全員能動執行機制以后,我院執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執行天數縮短,當事人訟累減少,有效防范被執行人轉移財產,執行到位率得到明顯提高,今年頭五個月執行質效體系排名位于全市10個基層法院前列。

 

在法院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始終堅持弘揚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具有人民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從而營造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法院文化氛圍,促進了審判執行工作的高效開展。為增強內部凝聚力,培養干警高尚的道德情操,我院陸續采取唱紅歌、時裝秀、文藝匯演、與轄區單位聯歡、創辦法官刊物、舉辦征文比賽、為福利院孤殘兒童獻愛心等活動,豐富干警業余生活,拓展法官視野,提升干警素質,從而達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目標。今年頭5個月我院共結案2727件,同比增加24.75%,結案率同比提高4.67個百分點,發改案件4件,綜合指標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系統工程,我們不能照搬移植西方或歷史上的現成做法,而是要按照“十個始終堅持”的要求,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下尋找人民法院的用武之地。在發展人民法院審判事業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開動腦筋,勇于實踐,不斷摸索,及時總結,堅定信心走中國特色的司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