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傳授詐騙教程 專釣網絡淘寶達人
作者: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11-06-07 瀏覽次數:606
某大學女生熱衷淘寶購物,卻因為一時疏忽,落入了網絡詐騙犯的圈套,僅一次交易就被騙走了5000多元。近日,園區法院對這起利用網絡陷阱實施詐騙的案件進行了審理。
大學生網購落陷阱
姜京京今年二十剛出頭,是園區某大學在讀學生,平時熱衷于網上購物,日常吃穿用品基本都上淘寶購買,同學們都說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淘寶達人”。2011年3月15日晚,她逛淘寶商城時無意間發現一家賣衣服的商鋪,頓時就被玲瑯滿目的衣裙吸引住了,而且店主能說會道,小姜不知不覺就選購了好幾套衣裙,打完折一算,差不多700多元,比實體店優惠了60%左右,能以這么優惠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姜京京自然心花怒放。可當她準備付賬時,卻出現了麻煩,自己賬戶里的錢始終無法轉入店主提供的支付平臺。對于這個問題,店主始終很淡定,并“耐心”地進行解釋,稱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因為網絡問題或是賬戶平臺間的不兼容導致的,以前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形,只要多點擊幾次就成功了。于是,在店主的“指導”下,姜京京分7次點擊該支付平臺鏈接進行現金支付。
兩天后,當姜京京查詢網絡賬戶時,才發現自己賬戶里的5584.95元人民幣已經不翼而飛,而查詢該店鋪的交易記錄,根本沒有當時購買商品的信息,姜京京這才意識到自己是遇到了網絡騙子。
女騙子歸案吐真相
2011年3月17日,姜京京向園區警方報警稱其于2011年3月15日在淘寶網購物時被騙5584.95元。經警方偵查,發現福建籍女子殷蓮卿有重大作案嫌疑。后經上網追逃,2011年3月29日晚,殷蓮卿在福建某網吧被抓獲,遂案發。當警方對殷蓮卿進行盤問后發現,原來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詐騙案件,據殷蓮卿自己供述,她開始實施詐騙犯罪,實際上源于一個偶然的機會……。
殷蓮卿,福建連江人,今年25歲,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念書至初二就輟學開始工作,四年前生完女兒后就再沒出去工作。由于無聊,在他人的介紹指導下,她漸漸迷上了網絡,經常去網吧上網。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無意中在經常上網的網吧里發現,有一伙人常常盤踞在該網吧,既不聊天也不玩游戲,而是一絲不茍地經營著淘寶網店。
雖然殷蓮卿文化程度不高,但涉足網絡這么久,她很清楚,一般人來網吧都是聊天和玩游戲的居多,如她見到的這伙經營網店的淘寶客,一般都是在家中用自己的電腦操作的,在網吧經營網店的,極其少見,而且這伙人很神秘,總是在網吧的偏僻角落,而且似乎有什么事情不可告人,甚至有點鬼鬼祟祟的。
經過幾次“無意”的接觸,在殷蓮卿好奇地打探之下,她終于明白了,原來這伙人開網店做生意是假,實際就是打著網店的名義在騙錢。看到他們只要跟別人聊聊天,點幾下鼠標,一天下來就有不菲的收入,殷蓮卿頓時心動起來。在她極力央求之下,這伙人中一個“高手”竟然答應收她為徒,在繳納了300元“培訓費”后,殷蓮卿成功學習了整個網絡詐騙的教程,教程中除了如何行騙獲取錢財的各種法門,甚至還有專門傳授反偵查、反追蹤的手段和方法。她這才明白為什么這幫人會選擇網吧上網。殷蓮卿記起曾經在網吧撿到過兩張身份證,便經常交替使用這兩張他人的身份證在網吧上網。
殷蓮卿根據“上家”教授的方法,首先花了幾十塊錢購買了一個用他人資料登記注冊的空的淘寶網店,然后按照個人喜好上傳各類商品的圖片以及標注價格,隨后又根據指示,花1000元向“上家”購買了制作虛假鏈接的包月服務。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上網招攬買家,以極低的價格向人吹噓自家商品有多么多么好,等買家上鉤了以后,她就會在付款時根據對方提供的銀行卡信息,要求“上家”幫其制作相應的各大銀行的網上銀行頁面鏈接,并適時地將該虛假網絡鏈接發送給買家,當買家點擊這個網絡鏈接付款時,其實這貨款已經打到了“上家”的賬戶里。而殷蓮卿則在每一筆交易過后就會跟“上家”聯系,從他們搭建的支付平臺上獲得相應的傭金,為了獲取更多的傭金,“教程”中提供了大段規范的網絡術語,例如:由于操作不當,您的付款已被凍結,請在十分鐘內返回上級頁面進行激活……等等,通過各種理由誘騙買家多次點擊付款鏈接。自然,上當的買家越多,傭金也就越多。
“釣魚”背后竟有黑手
法律界人士稱,這種新型網絡詐騙案件不僅僅是個案。前文中提到的那伙所謂的“網絡高手”其實是一個團伙性質的網絡詐騙集團,經常流竄于各個公共網吧進行作案,行蹤飄忽,手法隱蔽,而且上家與下家之間從不見面,僅僅通過QQ等網絡通訊工具進行聯系,極難被查獲。由于無法通過“支付寶”以及“阿里旺旺”等正規途徑進行資金的流轉,因此他們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搭建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站以及實時制作虛假的付款鏈接,將買家的付款轉入詐騙分子的賬戶,進行資金的交易。還有專門的成員編制和傳播所謂的“致富教程”,物色一些急于獲取高額回報又不愿付出太多勞動的投機者,傳授犯罪方法并收取一定的費用,而培訓成功的學員,則將成為他們賺錢的工具,為其攫取更大的利潤,而殷蓮卿正是其中的一個。本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將擇日進行宣判。
從各大網絡媒體的相關報道獲悉,這種建立仿真度極高的假網站進行詐騙的模式,就是業內人士所稱的“釣魚網站”。雖然打擊力度越來越大,但這種釣魚行為仍然儲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而更有甚者,已經出現了利用木馬病毒等方式進行詐騙的案例,其欺詐性和隱蔽性會更強,而大部分電腦網絡用戶,不具備此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毫不察覺無法加以防范。
點評:此類詐騙案件之所以能屢屢成功,除了買家防范意識不強的自身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對此類“釣魚網站”防御機制的缺失。諸如淘寶網、京東商城等大型網絡購物平臺,除了完善自身網絡交易平臺的建設,也應從技術角度有所突破,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網絡交易服務,避免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同時,應利用網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一些常見或者手法比較特殊比較隱蔽的詐騙方式,適時提醒網民購物時提高警惕。對于通過銀聯等網上銀行進行轉賬交易的,建議廣大銀行也應設立類似于“支付寶”之類能夠進行資金代管的服務,而避免因資金即時到賬導致損失無法挽回。而廣大網購愛好者,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不輕易相信網絡,并盡可能通過正規、合法的、信譽度比較高的知名網站進行交易。總之,不管是如何高明的騙局,其本質也是利用了人本身的麻痹大意和貪圖小利的心理,只要網民保持必要的警覺性,不輕信天上掉餡餅的神話,就不會輕易落入騙子的圈套。(文中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