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法人住所地的確定標準
作者:戴紅麗 發布時間:2011-06-02 瀏覽次數:367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規定,“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根據工商登記的要求,法人在設立時其住所應當是其主要經營場所,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營業執照登記的地址為法人住所地。但實踐中,經常發生法人營業執照登記的地址與法人實際營業地或辦事機構所在地不一致的情況,在此情形下,如何確定法人的住所地?此問題在實踐中爭議較大。實踐中一般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法人住所地是唯一的,實行工商登記制度,如果發生變化,應根據法人登記條例進行變更,未辦理變更登記的仍以營業執照確定住所地。原告只須證明起訴地為被告的登記地即可。一種意見認為,法人的實際營業地或辦事機構所在地與法人注冊登記的地址不一致的,法人的住所地是法人的實際營業地或辦事機構所在地。一種意見認為,只要法人工商登記地或實際營業地、辦事機構有一處在受理案件法院轄區,此法院對案件就具有管轄權。
筆者支持第一種意見。
1、從立法上看,我國法人住所的確定采用的是管理中心主義。
管理中心主義,即以管理中心地為法人的住所地。法人的管理中心地又稱法人的主要事務所所在地或主要辦機構所在地,一般是法人的董事會所在地,作為決定和處理公司實務的機構所在地,是管轄全部公司組織的中樞機構。我國《民法通則》第39條規定,“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公司法》第7條規定,“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住所、……,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以上表面,我國立法時對于公司住所的確定實質上采取的是管理中心主義。公司登記的住所即為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確定公司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一般依公司登記確定。經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公司住所只能有一個。
2、以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院為管轄法院有利于平衡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我國法規對企業變更住所應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明確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法人變更名稱、住所、經營場所……,應當申請辦理變更登記。”公司住所地變更需經工商登記,對社會大眾公示,才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實踐中,公司變更主要經營地不進行相應的工商變更登記時常發生,在糾紛發生時可能其實際經營地已經多次遷移,這加大了原告查明其實際經營地的困難。在確定管轄法院時,如果以實際經營地法院為管轄法院,加大了原告的舉證責任,對原告是不公平的。法律對實際經營地遷移時應當及時進行變更有明確規定,公司不進行變更登記實質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因此,原告一旦選擇以公司工商登記注冊所在地來確定管轄法院,應當尊重原告的選擇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被告濫用管轄異議訴權來惡意拖遲訴訟。第三種意見是不妥的。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營業地或多辦事機構的法人普遍存在,很難區分主次。公司實際經營地遷移時,公司不進行變更登記的情況下,以實際經營地或辦事機構所在地確定法人的住所地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尺度。且法人的住所應該是唯一的。如果工商登記住所地和實際營業地、辦事機構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轄權,易發生管轄權爭議,導致當事人權利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