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一些“速配”節目和娛樂節目的竄紅,許多新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親友團”就是其中的一個。電視節目中的“親友團”或激情吶喊或上臺助演,情到濃時甚至聲淚俱下,確實很好地渲染了現場氣氛,增加了收視率。

 

但如今卻有一種怪現象,那就是打官司也組“親友團”,特別是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據金閶法院2009年的統計,此類案件“親友團”的參與比例竟高達91%,成為法院一道奇怪的“風景”。“親友團”成員,個個都是一副誓死捍衛親友利益的模樣。然而,結局卻往往讓人哭笑不得甚至心酸。

 

“賠了夫人又折兵”

 

200812月,在花店工作的丁偉在幫客戶安裝節日花球時不幸從高處跌落,經醫院確診腰骨折伴截癱。20097月,傷勢剛剛穩定的丁偉便將花店老板趙海告上了法院,熱心的親朋好友們自發地組成了“親友團”,其中一些懂法的“高人”支招:后繼治療費一定得要,小張今年25歲,起碼再要個50年的后續治療費;撫養費一定不能少,小江的父母沒有收入來源,小江的爺爺奶奶和外公也靠小江撫養,這些人的份額一個也不能少;精神損害撫慰金一定得高,截癱后丁偉喪失性功能,妻子小江也應該得到精神補償。就這樣,賠償的價碼一下子提到了180萬。

 

法庭調解時,法官根據丁偉的傷殘鑒定結論,仔細核算出趙海應賠償數額為648千元,但考慮到丁偉未來的生活以及本身就不富裕的家庭狀況,法官多次做趙海的思想工作,最終勸服趙海多拿出10萬元補償給丁偉,且所有款項一次性支付,讓丁偉和家人可以做點生意。沒料到丁偉的“親友團”卻一致反對:“這么點錢別想了結,起碼也得150萬!”除了在法庭上對趙海百般刁難之外,“親友團”開始輪番到趙海的花店鬧事,逼迫趙海支付巨額賠償。

 

豈料,趙海因為丁偉家人的多番糾纏,原本對丁偉的愧疚之心取而代之的已是厭惡,他幾番思量決定不再額外對丁偉進行任何補償。而法院也只能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判決。除應得賠償款外,丁偉最終一無所獲。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2009513日,是杜建軍訴金士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開庭的日子。早上剛到法院,金士鵬見杜建軍帶了十五六個“親友團”成員,便嚇了一跳,為防止吃虧,立刻打電話請求增援,很快其父母兄弟等十來個“親友團”成員也陸續到位。

 

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中型法庭,竟坐著、站著20多個旁聽者。一進入法庭調查階段,“親友團”就開始沉不住氣了。有的插嘴插話,替當事人鳴不平;有的開始直接與對方親友展開“第二法庭辯論”。在法官多次警告之后,“親友團”不僅不聽法官勸告,反而變本加厲,直接動起手來,一場混戰立刻開始,法庭秩序大亂,哭聲、喊聲、叫罵聲連成一片,庭審被迫中斷。直到法警趕來維持秩序,事情才告平息。此時“親友團”已經有人有不同程度受傷,連法官手上也被抓了幾道深深的血印。

 

等聽完法官的宣判,“親友團”才覺悟到,在法院要靠證據和事實說話,而不是靠拳頭斗狠,這場“大戰”純屬多余,且代價慘重。如今,不僅自己一方理想的判決結果沒能實現,雙方還共有5名親友受到了拘留的處罰。

 

“好心辦壞事”

 

朱老伯和林阿姨都是中年喪偶的中學老師,2007年,辛苦將孩子們拉扯大的他們,在好心人的撮和下,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兩人幸福恩愛,都慶幸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只是林阿姨的兒子小謝,對兩位老人的結合一直不理解。小謝還沒有結婚,和林阿姨、朱老伯住在一起,常對朱老伯有所挑剔甚至故意刁難,朱老伯的三個子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對這樁婚姻也日益不滿。20081111日晚,小謝和一幫單身兄弟歡度“光棍節”,深夜回家時已是酩酊大醉。出于關心,朱老伯開口勸導了幾句。沒想到這卻引起了小謝的極度不滿,仗著酒精壯膽,小謝用力地推了朱老伯一把。這一推推出禍來,朱老伯重重地摔在地上,嚴重骨裂,聞訊趕來的子女連夜將朱老伯送進醫院,并拒絕林阿姨來醫院探望。

 

不久,小謝就收到了法院的訴狀,原來朱老伯的子女覺得父親的這樁婚姻不僅不能給父親帶來晚年的幸福,還造成了身體的創傷,必須給小謝和丁阿姨一個教訓,于是死磨硬泡,終于叫父親在訴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到兩天,朱老伯便后悔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因為這點小事何必呢!林阿姨也一個勁地哀求朱老伯原諒。但朱老伯子女組建的“親友團”不干。“如此對你還沒受夠?何必那么作踐自己!”“非得在這個惡女人的樹上吊死?”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使朱老伯為了子女的面子、為了“親友團”的“好心”,違心地走上了法庭。庭審中,朱老伯被來自各方面的聲音鬧得毫無主見,依賴性越來越強,干脆根據“親友團”的意見來表態。而不甘示弱的小謝也組織了一幫“親友團”為自己吶喊助威,雙方各不相認,一場本來可以商量著解決的家庭糾紛在吵鬧聲中以小謝應依法賠償的判決收場。而兩位老人的婚姻,也因為林阿姨對朱老伯懦弱的失望,了草收場。

 

贏了官司的朱家三兄妹,本以為順手替父親了結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但是看著父親日益暗淡的面容,終日聽著父親的長吁短嘆,三兄妹只有暗自懊悔:“真是好心辦壞了事!”

 

法官提醒:莫再好心辦壞事

 

蘇州金閶法院的潘宇容法官告訴我們: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因為有流血、有傷亡,也就有了眼淚和仇恨。一些當事人和家屬往往因為巨大的心理創傷而變得偏激。訴訟“親友團”現象的出現,有其社會現實的土壤。但是要善意地提醒廣大“親友團”成員,真正地從親人的利益出發,多一份客觀,多一份理性,再莫象上述事例一樣,一片好心結果卻辦了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