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省法院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省法院副院長李玉生向新聞界通報了2010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的主要內容、2011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主要安排等情況。

  一、2010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

  2010年,江蘇法院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積極實施國家和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依法服務創新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全省法院始終堅持能動司法,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內在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良好法律服務。省法院先后出臺《關于為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關于為促進我省中小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就服務創新型經濟建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及風險防范能力提出指導意見。各地法院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司法保障與引導作用,先后出臺激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司法舉措,一方面重點加大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突破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圍繞當地經濟發展戰略和特色產業,確定服務大局的具體工作目標,有效延伸司法職能。南通地區法院在保護家用紡織品花型設計著作權,優化家紡市場創新環境方面形成的“南通經驗”,受到包括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版權局在內的有關方面充分肯定。目前,南通法院正在積極推動“南通家紡市場”由單一的版權保護模式向版權、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相結合的綜合立體保護模式發展。常州、蘇州、無錫、連云港等地法院加大對動漫設計、民間刺繡、服務外包、物聯網、水晶、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的司法保護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全省法院密切關注各類產業中可能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深入醫藥、新材料、電信、物聯網、網吧、白酒等產業聚集地和矛盾糾紛多發領域進行調研,通過走訪企業、開展座談、舉辦法律講座、落實法官定點聯系企業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及時向黨委、政府和相關企業提出司法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幫助企業完善管理機制,防范知識產權風險。

  (二)有效遏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激勵自主創新

  全省法院牢固樹立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的理念,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處力度,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惡意侵權、重復侵權和規模化侵權行為,準確體現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實現依法保護、適度保護、平衡保護的目標。2010年,全省法院共審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201件、二審案件265件,一審審理案件數同比增長40%(其中新收一審案件3852件,同比增長53.6%);共審結一審案件3748件,二審案件216件,結案數同比增長45.8%。江蘇法院先后審理了一批在全國具有案例指導價值的疑難復雜案件和新類型案件。其中,省法院審理的里下河地區農科所訴天補農資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新海宜電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訴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專利權糾紛案分別被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用,成為指導全國審判的典型判例。目前,江蘇法院已有17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用。

  全省法院在案件審理中,一是不斷探索總結疑難復雜案件審判經驗。編寫《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審理指南》、《侵犯商業秘密案件審理指南》等類案審理意見,統一審理思路,提高審判水平。二是積極參與最高法院網絡著作權案件審理等相關司法解釋起草的研討工作。形成《江蘇法院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調研報告》等有價值的調研成果,指導案件審理并為相關司法解釋出臺作出積極貢獻。三是進一步完善關聯案件協調機制。繼續加強關聯案件的上報工作。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探索建立既相對統一,又根據個案特點存在合理區別的關聯案件裁判標準。四是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成效顯著。繼續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健全具有知識產權特色的矛盾化解機制。2010年,全省法院經調解撤訴的知識產權案件共3169件,調撤率為79.9%,且絕大部分調解撤訴案件得以自覺履行,有效實現了零上訪率、低申請執行率的案結事了的效果,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三)大力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從嚴懲治各類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

  自2010年10月至今年6月底,國務院在全國部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全省法院積極部署、認真組織,加強與公安、檢察、工商、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和工作對接,有效懲治了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行為。省法院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法院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前瞻意識,積極關注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重點督辦案件的偵查、起訴進程,主動了解并及時掌握相關執法信息,加大專項行動期間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力度。截止目前,全省法院已審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刑事案件51件,判決結案32件,涉案總金額達8843.71萬元,其中屬于國務院及有關部委重點督辦案件3件。受理的案件類型主要涉及侵犯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商業秘密的各類犯罪,其中商標侵權犯罪的案件占較大比重。先后審結了李兵侵犯著作權罪、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案,韋盛寶侵犯著作權犯罪案,何小敏等銷售偽劣產品罪案等一批重點案件。其中在何小敏等銷售偽劣產品罪一案中,何小敏銷售中華牌等偽劣名牌卷煙,涉案金額巨大,法院判決主犯何小敏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80萬元,為專項行動以來我省法院判處刑罰最高的案件。在韋盛寶侵犯著作權罪案件中,被告人韋盛寶未經許可通過網絡提供下載侵權軟件,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這是繼“番茄花園”案后又一重大典型案件,在國際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反響。

  (四)深化司法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建設

  一是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三審合一”改革試點工作。全省法院以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為契機,有效推動“三審合一”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新進展,知識產權刑事、行政案件審理能力不斷提升。省法院及時對“三審合一”改革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總結,收集整理改革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積極與省公安廳、省檢察院等單位溝通協調,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見,推動各方面就相關問題達成共識,推進試點工作深入開展。

  二是構建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技術專家庫”。在省法院指導下,2010年各地法院普遍建立了技術專家庫,切實解決知識產權審判中的技術事實認定難題。省法院出臺《知識產權審判技術專家的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全省技術專家庫,將全省法院157名知識產權審判技術專家納入專家庫統一管理使用。省法院還通過基層人大選任了14名技術專家擔任人民陪審員。全省法院多次組織技術專家旁聽觀摩公開庭審、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或接受咨詢、參加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業務培訓。從審理情況看,技術專家直接參與案件審理,對于及時準確地厘清技術問題,提高審判質效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進一步合理配置知識產權審判資源。在堅持適度集中管轄的同時,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配置司法資源,適時增加管轄法院。2010年,經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增加指定昆山市人民法院管轄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糾紛案件,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管轄部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目前全省已有7個中院具有專利案件管轄權, 17個基層法院具有部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昆山法院同時具有審理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案件管轄權),知識產權法官約160余人,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四是深入推進司法公開,積極營造和諧健康的司法環境。2010年上半年,省法院成功舉辦了江蘇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十五周年紀念大會暨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益平衡研討會。省政府及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庭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部分兄弟法院代表等參加了本次會議。《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專門報道,進一步提升了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在全國的影響力。在2010年“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周期間,全省法院積極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活動,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旁聽案件庭審并征求意見、公開宣判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等形式,不斷加強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宣傳。繼續堅持上網公布審結生效的所有知識產權裁判文書。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上網裁判文書 4461篇,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繼續堅持知識產權一、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積極為當事人提供訴訟引導、風險告知、法律咨詢、司法救助等各項法律服務。

  二、2010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的主要內容

  本次新聞發布會,省法院發布了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這是省法院第三次向社會發布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藍皮書的主要內容有2010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0年江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江蘇省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分析,以及2010年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大事記等。內容豐富,時效性強,全面反映了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基本狀況和社會實際需求。

  關于201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剛才我已就其主要內容作了通報。需要說明的是,今年首次發布了司法保護狀況的英文版本。主要是考慮到國際社會對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十分關注。發布英文版本旨在通過媒體和網絡向國際上介紹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江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了解,進一步提升江蘇司法保護工作的國際影響力。

  藍皮書共發布典型案例10件,是我們從2010年全省法院審結生效的知識產權案件中精選出來的、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類型齊全,包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7件、刑事案件2件、行政案件1件。民事案件中涉及侵犯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案件1件,侵犯著作權以及著作權合同案件2件,侵犯商標權以及不正當競爭案件2件,侵犯專利權案件1件,侵犯商業秘密案件1件。其中華潤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訴南京源之峰科技有限公司侵犯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是全國首例通過判決方式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案件。該案的裁判,在證據固定、權利內容的理解、權利保護范圍的確定、侵權判定的原則和方法,以及侵權責任的確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為此類案件的審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上海天絡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常州市公園樂購生活購物有限公司侵犯著作財產權糾紛案,是一起比較典型的涉及文化衍生產品的著作權司法保護案例,對于全面保護“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國產知名動漫作品的知識產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涉及富士電梯的商標侵權案中,較好地兼顧了字號使用者與商標權人的利益,確立了審理此類案件的裁判思路。在蘇柏興、霍敬荷訴江蘇金捷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中,法院對兩個摩托車發動機,卻存在完全相同的合格證和發動機號的疑問給了一個明確的說法,對偽證者給予了嚴厲制裁,體現了打擊侵權和失信行為的堅定決心。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既是我省法院“三審合一”審判方式改革的成果,也是我省法院開展專項行動的戰果。其中李兵侵犯著作權罪、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案,是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期間的一起國務院重點督辦案件,對于打擊盜版,維護版權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分析報告是江蘇法院充分延伸審判職能作用,促使企業加強管理、消除隱患,切實提高維權意識和能力,并為黨委、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依據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次通報對當前我省企業在商標、專利、著作權等傳統知識產權領域,以及醫藥、植物新品種、物聯網、動漫等新興產業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集中歸納和分析,對當前我省企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規避經營風險,有效應對知識產權糾紛提出了對策建議,對于我省企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努力實現創新驅動,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通過案件審理以及廣泛調研,我們認為需要提醒企業注意以下一些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方面存在的,影響其創新與發展的問題:醫藥產業的知識產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核心技術缺失對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形成隱患;動漫作品衍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應引起重視;“傍名牌”、“搭便車”現象仍較為突出;植物新品種領域侵權形式多樣化,侵權手段趨于隱蔽,品種權人重復授權直接導致種業市場混亂;部分市場主體及代理機構異化知識產權訴訟目的,有惡意訴訟之嫌;部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不高,訴訟能力不強等。因此,企業需要加大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化發展和創新驅動轉變,并要完善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有效避免經營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

  2010年大事記全面記載了去年以來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總體歷程,包括審判職能的進一步完善、重要活動的舉行、重要制度的出臺以及對外交往活動等內容。

  三、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將對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開展專題審議活動,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全國法院開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年度主題活動。全省法院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推進江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事業進一步發展。我們已經制定了迎接專題審議活動和開展主題活動的實施方案,主要活動安排有:

  一是積極探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新舉措。促使“南通家紡市場”由單一的版權保護模式向版權、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相結合的綜合立體保護模式發展,積極扶持醫藥、物聯網、動漫設計等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大力促進 “無錫紫砂”、“連云港水晶”、“揚州漆器”、“南京科技園”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為“十二五”期間我省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重點加大對創新程度高的高新技術、知名度高的商業標識,或者符合國家和省產業發展政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的司法保護力度。繼續大力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依法快審快結和公開宣判一批知識產權刑事大要案,增強打擊侵權犯罪的效果。加強與公安、檢察、工商、知識產權局等相關執法部門的溝通協作,暢通案件移送渠道,統一執法認識和尺度,形成保護合力,有效激勵自主創新。

  三是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各地法院將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代表、高校學生等各方面代表性人士和其他社會公眾旁聽知識產權案件庭審,參加座談會,并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向社會發布知識產權保護的典型案例。今年還將嘗試通過庭審網絡直播等形式,讓普通社會公眾更為便捷地接近司法、了解司法、監督司法。同時,除組織法官走訪高新技術企業外,還將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審判監督員走訪“南通家紡城”、“常州動漫產業”、“蘇州民間刺繡產業”、“連云港醫藥產業”等一批產業聚集區和代表性企業,實地考察了解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的狀況,以及知識產權需求。本次4.26活動期間,省法院組織了大規模的系列宣傳活動,集中宣傳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除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外,省法院將于4月21日和26日上午組織二次庭審觀摩,邀請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審判監督員、技術專家以及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師生代表旁聽兩起典型知識產權案件的庭審,并及時召開座談會,充分征求意見和建議。21日下午,省法院將聯合南京中院召開有關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有關代理機構、行業協會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他們在新形勢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需求新期待,征詢其意見和建議。同時,省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組織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等11家中央媒體以及部分省內媒體,于本月20日至24日,聯合對我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以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情況進行深度采訪。今天下午,李學勇省長還將就此專題接受中央媒體和省內媒體的現場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