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風險要認清 莫待賠錢慌了神
作者:劉如浩 李玲 發布時間:2014-11-26 瀏覽次數:535
現今經濟條件好了,許多人手里有了閑錢,投資成了熱門話題。接通電話,有陌生人向你推薦項目零風險高收益,打開電腦彈窗告訴你有項目一本萬利錢再生錢。但是投資絕不是頭腦一熱膽子一橫,而是需要三思而行謹慎細心,否則不是一本萬利而是血本無歸了。
張某和李某曾經是舊同事,關系不錯,李某跳槽后兩個人聯系仍然密切。有次幾個朋友在酒家小聚,酒過三巡,便開始談起投資這個時下熱門話題。李某這天心情不錯,幾個人又是密友,便吹噓他最近投資一個項目,只要把錢匯入某外貿公司的賬戶,月底就等著收大錢。其余幾個人都笑他就喝多了瞎吹。李某自然不服氣,拿出手機短信記錄,讓他們自己看。張某等幾人一看,李某銀行戶頭每月月底確有一筆不低的收入。幾個人一合計都動心了,詳細詢問李某投資過程,覺得還比較靠譜。張某回去之后和家里一商量,手頭還有五六萬閑錢,買理財賺不了多少,就交給李某讓他幫忙代辦手續。張某還留了個心眼,讓李某寫了個收條。前三個月每月確實收到不菲紅利,但從第四個月開始便再也沒有。張某這時候急了,打電話給李某李某推推拖拖,只好把李某堵到了家中,要李某還錢。李某一臉無奈,告訴他外貿公司倒閉了,錢沒有了,自己也虧了將近十萬塊。張某自然不干,李某便稱投資有虧有賺,要還錢也是外貿公司還,和自己無關。鬧到最后,兩人差點大打出手。張某回去越想越虧,次日便起訴李某,要他還錢。
審理過程中,李某大呼冤枉,把自己當時代張某投資的手續一一舉證,稱寫收條只是說收到張某投資款,自己又沒有私吞。本案最后以張某證據不足撤訴告終,但是法官卻給那些急著投資理財的人提個醒,當下各類騙局層出不窮、各類騙術更是花樣百出,難以甄別,對于投資理財更是得多長個心眼,某些看似收益很高的投資項目,后面可能是未知風險甚至騙局,莫要貪小便宜吃大虧,讓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