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打假勝訴 法院集中執行護裁判權威
作者:吳歡、唐慕君 發布時間:2014-11-21 瀏覽次數:621
“執行難”往往是困擾法院工作的一大難題,如果當事人勝訴權益在執行階段仍得不到保護,那將極大損害法律的威信,也必將蠶食司法公信力。
近日,常熟法院對10起涉“張小泉”剪刀被侵權的案件予以集中執行,以細致、耐心的工作化解了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最終有8起順利執行完畢,另兩起因被執行人已離開常熟已委托戶籍所在地法院予以執行,該院以實實在在的執行成效兌現了司法為民的宗旨。
張小泉品牌成立于1663年,已發展成為中華老字號,也是目前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然而在成為行業標桿的同時,該品牌卻遭遇各地不斷翻新的侵權行為,嚴重影響了該馳名商標所有人的正常銷量,也帶來負面效應。面對市場中假貨充斥,張小泉公司終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開啟在全國各地的“打假”行動。
然而,在“一紙判決”之后,案件的執行卻成為了新的難題。
執行法官面對這些困難,多方著手展開工作。一方面對被執行人展開釋法工作,讓他們了解到其行為雖然只是假冒了價值不大的剪刀,但是卻同樣觸犯了法律保護的權益。另一方面,也極力促成雙發當事人的和解,兌現了最長已逾期一年未實現的勝訴權益。
由于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和市場主體法律知識的欠缺,當下“山寨”“高仿”“A”貨等假冒商品橫行,這不僅有損商標持有人的合法權益,也混淆市場侵害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常熟法院以知識產權審判護權益、以執行提公信,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積極引導企業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消費者維權意識,有效提升社會大眾對知識產權的尊重與保護意識,依法為該市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知識產權城市戰略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