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后,妻子替丈夫償還生前債務。不想卻冒出了兩張數額不同,日期僅差一天的欠條。丈夫到底欠了多少錢,自己應該還多少,欠條里面又有什么貓膩。大豐法院近期調解的這起借貸糾紛案揭開了這場債務紛爭中的借條疑云。

 

丈夫遺產中的債務

 

2007年開始,龔華就和丈夫過著分居的生活,隨后的兩年時間里,她也兩次向法院提起離婚申請,但是都被駁回。2009年末,丈夫的突然病逝讓龔華的離婚之路宣告結束。既然人已經死了,那就不用再追究些什么了,龔華開始著手操辦丈夫的后事。

 

就在丈夫的后事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對母子突然造訪了龔華。陸凌母子手里拿著一張2007330日龔華丈夫向陸凌父親打的欠款3.5萬元的欠條,要求龔華償還這筆債務。因為自己的父親也已經病故,所以由陸凌母子代為討要。

 

人死債不銷,龔華表示愿意替丈夫償還這3.5元的債務。她從陸凌母子手中拿回了丈夫當年的欠條,并且以自己的名義重新打了一張4.5元的欠條(包含利息)。

 

一份欠款兩張欠條

 

丈夫后事結束后,龔華開始整理丈夫的遺物。在整理中,她又發現了一張丈夫打的欠條,這張欠條與她從陸凌母子手中拿回來的那張,在日期上僅差一天,200741日。與欠條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丈夫隨手記錄的沒注明日期的便條和匯款單,上面記載已經償還1.5萬,還欠2萬的內容。

 

這張欠條的發現讓龔華覺得事有蹊蹺,兩張欠條僅差一天,欠款數目相同。這應該就是同一筆欠款啊,怎么會有兩張欠條?據此,龔華拒絕償還陸凌母子的欠款。

 

但是陸凌母子卻不承認已經收到1.5萬元,而且在龔華之前的離婚申訴卷宗中,一直有記錄,丈夫是欠陸家3.5萬元,這筆款子逃不掉。

 

龔華覺得,當時申請離婚就把知道的債務列了出來,可是后來她與丈夫分居了,丈夫是不是還了1.5萬元她就不知道了。這筆錢極可能是他們分居之后,丈夫償還的。從便條上的數目和匯款單上的一致來看,龔華相信丈夫已經償還了1.5萬元,現在只欠陸家兩萬元。

 

蹊蹺的第二份欠條

 

原本一件很普通的欠款追討案件因為兩張欠條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龔華說丈夫的匯款單是打給陸凌的,因此陸凌是本案的關鍵人物,但是陸凌一直是聽自己母親的,說自己沒有收過這筆錢。

 

在多次的交流和勸說下,陸凌終于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從2004年起,龔華的丈夫陸續欠自己父親數萬元,但是截止2007330日,還欠總數3.5萬,當時就打了一張欠條。后來,又結算過幾次,具體的情況只有去世的父親清楚。陸凌同時也說,他知道最終龔華的丈夫只欠自己家兩萬元。只是后來龔華和他鬧離婚,他怕自己的債務得不到法院的承認,才又打了一張欠條,也就是41日那張。其實,所欠款項只有兩萬。

 

案件終于真相大白,龔華說自己替丈夫還債是出于夫妻情分和做人起碼的誠信,原本就不想將事情鬧僵,既然問題清楚了,她愿意繼續償還剩下的2萬元欠款。在雙方和平調解的情況下,這場借條疑云終于散開。(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