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短信稱還錢 貪心劫匪被逮捕
作者:丁文娟 浦德民 發布時間:2010-12-27 瀏覽次數:569
搶劫到手的手機,幾天后收到一條短信說是要還錢給手機主人。起了貪念的丁某居然被這條“誘餌”短信一下子吊住了。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搶劫案,依法判決被告人丁某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五千元。
幾天后,丁某劫得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對方稱是要還錢給唐某。貪心的丁某居然冒充起唐某的男友與還錢人碰頭。當丁某到了相約地點后,卻沒料到等待他的是束手就擒。
法院認為:被告人丁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持刀威脅的手段,搶劫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搶劫罪。被告人丁某在實施其中一次搶劫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鑒于其歸案后能如實供述,庭審中自愿認罪,且贓物已追回發還被害人,可酌情從輕處罰。據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文中均為化名)
庭審結束后,丁某樸素的父母親哭訴著“要替兒子服刑”。父母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他們是否深思過兒子犯罪的原因呢?法庭上的丁某,不停地搓動著雙手,一臉稚嫩的他似乎很難讓人與高墻聯系到一起。但他卻直率地說:“是因為跟家人鬧了矛盾才跟著老鄉來到無錫,到了無錫發現沒錢用了才想到了搶劫。”
法官釋法:像丁某這樣的“90后”,生長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孔雀東南飛”是他們父輩的生活寫照,網絡所創造的虛擬世界伴隨他們成長。在這種信息復雜的環境中,青少年基本社會化必須學習的社會規范復雜而多樣。如何做合格的社會公民、如何扮演社會角色面臨著諸多挑戰,太多的選擇和壓力使得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成長異常艱難。尤其是青少年過早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獨自來到陌生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要很好規范自己的行為、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并不容易。無錫這個充滿生機的城市,青少年獨自來到這里,能夠依賴的人際基礎無非是同鄉或者同齡人群體,他們往往缺少生存技能。在生存遇到困難或者威脅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得到幫助,很容易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無錫是個對青少年充滿魅力城市,特別需要關心那些來無錫尋夢的青少年群體。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共青團、各級各類社會組織以及用人單位都需要承擔起監護和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