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離奇的送養協議一段斬不斷的親情
作者: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10-12-27 瀏覽次數:667
法院前一名狀告親子的老漢 房院旁一對相互廝打的父子 原來,老漢姓張,是徐州銅山區某村的村民。今年78歲的張老漢一輩子務農,和老伴倆撫養了五個子女,幾年前老伴過世后,張老漢靠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維持著生計。加上張老漢算是村子里熱心腸的“老人”,常常給村里的年輕人說媒,還不時幫助鄰里聯系買賣樹木賺取些零花錢,他的生活也還稱得上愜意,可是就是因為張老漢的熱心腸惹來了父子間的糾葛。 一天,平時不太來往的小兒子找上門來,指名道姓的說張老漢未經鄰居同意就將人家的楊樹給賣了,還說現在風言風語都傳到了他的耳朵里,鄉里鄉親的都在背后對自己戳戳點點。張老漢聽了勃然大怒:別說根本沒這回事,就算是有,也輪不到兒子指名道姓的教訓老子。于是就和兒子爭吵起來,盛怒之下雙方動起手相互廝打,打斗中年僅七歲的小孫女跑了過來,看到爸爸和爺爺糾纏在一起,不諳世事的小孫女抱住了爺爺的腰,小兒子趁機對老爺子拳打腳踢。這時的張老漢不由悲從心起,兒子打自己就連小孫女也不向著自己,他一跤跌在地上抹起眼淚,兒子見狀吵罵著帶著女兒離開了。 村委里一紙蹊蹺離奇的公證 第二天一早,張老漢就來到了村委會,他要讓村里的干部給自己評評理,自己就算有天大的錯,天下也沒有兒子打父親的理。進了村委會,主任對他又是上煙又是倒水還噓寒問暖,張老漢的心里暖暖的,氣也消了大半,覺得自己真是來對了地方,村委會的干部一定會給自己主持公道。張老漢和村委會主任寒暄了幾句就說起了前一天的事情,沒想到主任倒十分淡定,勸他說這樣的兒子送人就對了,省的放在家里是個禍害。 張老漢被勸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細細一問才知道,原來兒子昨天就來過村委會了,還帶來了一份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上面載明張老漢早在1986年就已將自己的小兒子過繼給了自己的兄弟,在落款處還有張老漢夫婦的簽字和指印。從主任手中接過公證書復印件的張老漢懵了:怎么和兒子發生爭執,兒子就成了別人的兒子?老人拿著公證書的手不住的顫抖,好像薄薄的幾頁紙有千斤的重量。把兒子過繼給兄弟,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會不記得?張老漢轉念一想,莫非是老伴生前瞞著自己辦理的手續?他翻看著公證書后的簽字,怎么也不像是老伴的字跡,難道,竟是小兒子造的假要和自己脫離父子關系!?村委主任將六神無主的老人送回家,張老漢在房里默默的坐了一天,拿定了主意:一定要把這個無情無義的小兒子告上法庭!這才發生了文中開頭的一幕。 法庭上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論 經過法律工作者的指導,張老漢遞交了訴狀,要求法院判決小兒子履行贍養義務,法院立案后向老張和他的小兒子分別送達了傳票,擇期開庭。 庭審當天,老張和兒子都提前來到了審判庭,父子二人面對面的分別坐在原、被告席上,冰冷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甚至沒有一個相互觸碰的眼神。一開庭,兩人之間立刻彌漫出濃濃的火藥味,張老漢聲淚俱下的指責兒子不僅不盡贍養義務還毆打自己,兒子則拿著公證書說雙方已經沒有父子關系,相應的權利義務已經消除,而打架則是事出有因。最終,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公證書的效力上。老人提出要對公證書上自己和老伴的簽名和指印進行司法鑒定,這時,小兒子說出了公證書的來歷:2003年時當地有一個政策,贍養五保戶就可以生二胎,正好自己的親叔是村里的五保戶,為了能要上一個男孩,就把自己過繼給了叔叔。當時辦理過繼手續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父母的同意,并借用了戶口本和雙親的身份證,但去公證的當天張老漢正巧出去串門,只有母親一同前去,張老漢的簽名是自己代簽的。小兒子說出這番話后老人沉默了,腦海中似乎還殘存著些七年前發生事情的記憶,但這些記憶是那么的模糊,自己上了年紀會不會是記錯了呢,張老漢沉吟了許久,法官宣布休庭。 調查中一幕鮮為人知的往事 法官詳細研究了卷宗,感覺事情似乎并沒有這么簡單,一對父子怎么會多年不常往來,怎么會因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怎么能對送養這樣的大事毫不上心,怎么又會在多年之后重起贍養糾紛。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法官心頭,只有深入走訪才能讓事實水落石出。 通過走訪張老漢的鄰居和當地村委會,法官了解到,這原本是和美的一家人,張老漢子女多村里分的地也多,日子過得殷實而平穩,幾個子女相繼成家,可就在小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父子倆的親情出現了裂痕。原來,張老漢一直對小兒子的媳婦不滿,結婚前就對兩人橫加干涉,小兩口不顧老人的反對義無反顧的結成了夫妻,張老漢更是對兒媳婦冷言冷語。等到兒媳為張家生下一個孫女后,張老漢竟在兒媳生產后三天將小兒子一家趕出了家門。2003年,通過贍養叔父爭取到一個生育名額,小兒媳又生下一個閨女,這下父子倆更是斷絕了往來。 莫非父子的積怨僅僅來自張老漢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法官帶著走訪的結果敲開了小兒子家的大門。在得知法官們了解的情況后,這個年過四旬的漢子也不再隱瞞:其實他對老父親的怨恨除了來自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外,還有一個,那就是張老漢的熱心腸。幾年前,母親去世后三哥得了重病,三哥臨終前幾個弟兄都圍在他的床前,三哥看了看周圍的兄弟,問“咱爸呢?”哥幾個面面相覷,騙他說老父親正在來的路上。三哥微弱的說,我有話要對爸講??墒?,他沒等來張老漢就離開了人世。后來小兒子得知三哥去世的當天,張老漢竟然跑到鄰村給人說媒去了。說到這里,小兒子雙手捂住了臉龐,淚水從指縫中流出。 調解后一段冰釋前嫌的親情 弄清了積怨的根源,法官又來到了張老漢的住處,在聊到了老三的那段往事時,張老漢嚎啕大哭:“是我對不起三兒啊,他走的時候都沒瞑目,不怨兒女恨我,都怪我這個老頭子……”在法官的勸說下,張老漢漸漸平靜下來,他告訴法官,小兒子從小就和老三要好,一同吃住一同玩耍,老三一直照顧著自己這個最小的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總先想著自己的弟弟,老三去世后,最傷心的就是這個小兒子。老人明確表示要到法院撤訴,但他卻拉著法官的手不松,請求法官調解他們父子倆的矛盾。 于是父子倆再一次相聚在法院,老人對兒子說,你怨我、恨我這些我知道,我來告你也就是堵一時的氣,其實也我不缺吃不缺喝,日子過的也挺滿足的,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我去過你叔那了,知道你把他照顧的很好,不光伺候他吃穿還每月給他60斤細糧200塊錢……老父親一直不停的說著,兒子卻一直低頭不語,張老漢用求助的眼神望著法官。 法官悄悄的遞給小兒子一張紙條,小兒子看見上面寫著這樣幾行字句:“通過幾次的接觸我能感覺到你是一個重情的人,你在乎夫妻之情、兄弟之情,對你的女兒們你悉心呵護,對你的養父你盡職盡責,難道你就不在乎父子之間的親情嗎,難道你還要老父親親口向你道歉嗎?” “爸!”兒子幾乎是喊了出來,“我不該打您啊,是我錯了,兒子長再大在你面前都是小孩,請你原諒我吧,從今以后我兩個爹,兩個一樣親!”說著向張老漢跪了下來。父子倆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開,兒子對張老漢說:“爸,你能答應我一個要求嗎,我們以后多關心關心三嫂,三哥走了以后她一個人不容易……”“好孩子,我答應。”父子倆的手握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