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購物卡技術缺陷詐騙 克隆N張卡共刷一份錢
作者:夏倩 發布時間:2010-12-01 瀏覽次數:657
近年來,各大超市商場都相繼推出自己的購物類消費卡,刷購物卡已成為許多市民消費新習慣。但有些人卻利用購物卡存在技術上的缺陷找到了“商機”。日前,崇安法院審理一起詐騙案,被告人孫某復制購物卡低價出售,共騙得現金七千多元。
8000元卡克隆出24000元“面值”
今年7月,孫某在網上無意中認識了王某,王某告訴他自己有快速賺錢的門道,只要孫某愿意將賺到的錢平分,自己就能幫其克隆購物卡,孫某爽快答應。王某向孫某提議,由孫某出錢買卡,自己負責克隆,再由孫某負責銷售克隆卡。于是孫某從超市購買了 8張1000元面值的購物卡,將卡號、磁條信息發給王某。幾天后,孫某便從該網友處拿回了8張原卡和2套16張克隆卡。經檢驗,所有克隆卡都可在POS上讀出1000元可用余額。興奮不已的孫某立即在網上發布了售卡信息,同時還找來幫手幫忙買卡。
沒多久,孫某便將母卡和一套克隆卡分別以九五折的價格賣給了被害人吳某和陳某。巧的是,吳某與陳某相識。吳某當晚曾告知陳某,自己超低價買到了8張面值1000元的購物卡。當時陳某心里便留了個心眼,回家后陳某拿出購物卡,只見卡的背面字跡模糊,也沒有貼上提示金額的貼條,便對購物卡的真偽產生了懷疑。為避免受騙,陳某在第二天就將買到的8張卡一刷而空。
幾張卡消費記錄不差分毫
為何陳某買到的8000元克隆卡照樣可以在超市暢刷無阻?難道8000元購物卡克隆完了真能平白多出16000元來?事實是,被害人吳某懷揣的8000元真卡連同孫某沒來得及出售的第二套克隆卡上的余額也齊刷刷地減少了。
孫某交代,為了讓買卡人相信卡里有足額的購物款,他們交易時會帶買主到超市、商場或POS機上刷一下,顯示余額是足額后,再交易,交易的價格一般都是面值的9.5折左右。孫某稱,所有克隆卡都可以正常使用,因為克隆卡的卡號、金額等和母卡都是一樣的。但是一旦卡被售出,卡的真假就很難說得清了。只要其中一個人用了卡里的錢,另外相同卡號購物卡里的余額就會顯示剩余的錢。
也就是說,截止到案發時,三套卡里都只有一張足額。這樣看來,無論母卡還是克隆卡,誰先消費誰就是真的。但消費之前,三張卡都會顯示足額,根本無從辨別;即便是真卡,一旦被復制、搶刷,也成了無用的廢卡。
法官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兜售的購物卡,目前對于真假卡的鑒別方法除了如陳某所說的“背面字跡模糊”和“金額提示貼條”缺失以外,發卡方也拿不出更多的辨別依據且真假卡都能刷,市民在購買購物卡時應到正規指定地點購買,謹防上當受騙。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務,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孫某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70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