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執(zhí)著司法歷經五年為民要回19萬
作者:作雪 發(fā)布時間:2010-11-24 瀏覽次數:575
意外的驚喜:拿到19萬
失控的憤怒:我的30萬怎么辦
周某不由得回憶起五年前的事情來。2005年,周某偶然得知,曾經從自己這借走40多萬元的張某破產了。得知這個消息后,周某趕緊找到張某。為讓周某放心,張某承諾,會設法將設備等固定資產變賣,將欠的錢還給周某。
但之后事情的發(fā)展完全出乎周某的預料。對于欠錢的數額,周某和張某有了很大分歧。經過多次溝通無效后,氣憤之下,周某將張某告上法庭。讓周某有所安慰的是,后經法官從中調解,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由張某于2005年12月底,一次性支付給周某43萬余元。
然而,到了約定期限后,張某拒不履行承諾。于是,周某向法庭申請強制執(zhí)行。這時候,張某便將自己廠子的設備等變賣,歸還了周某13萬余元。自此之后,張某玩起了“人間蒸發(fā)”的游戲。著急上火的周某只好一次又一次的找到法庭討要“說法”, 由于感覺法庭辦事不力,周某情緒失控,徹底憤怒了:我的30萬怎么辦?還能不能要回來?你們法庭還能干點實事嗎?
耐心的尋找:下稻田找人
為盡快解決周某的心頭牽掛,法庭多次研究制定方案,組織人力一邊尋找張某,一邊查證張某銀行存款。2006年7月,在得知張某的行蹤后,橫山橋法庭立即派員前往。在一片稻田里,執(zhí)行法官赤著腳下田步步為營尋找張某,經過2個多小時圍攏,終將其帶回法庭。面對其拒不配合的態(tài)度,法庭對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但張某銀行賬戶里沒有錢怎么辦?
獲得自由后的張某立即又沒了蹤影。為了能找到張某,法庭費盡心思,但始終找不到。就這樣,到了2008年,三年過去了,事情竟然毫無進展,憋著一肚子氣的周某找到法庭發(fā)火。
經過多次溝通,周某慢慢冷靜下來,覺得這幾年一直找不到張某,其賬戶里始終沒有錢,又能怎么辦呢?不要為了這點錢而搞亂了自己的生活。就這樣,2008年12月底,在周某想通之后,法庭征得其同意,便裁定終結執(zhí)行。
法庭的努力:改變策略歷經五年終執(zhí)結
案件雖然終結執(zhí)行,然而法庭卻沒有因此放棄該案的執(zhí)行。覺得老百姓來法院打官司,那就是相信法院,相信法律,不能讓老百姓失望,要堅決維護老百姓的利益!
為此,橫山橋法庭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案情。經分析認為,張某長期從事干燥行業(yè),是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原企業(yè)倒閉后,出于對這一行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轄區(qū)內其它干燥企業(yè)有可能將其雇傭。這么多年過去了,應該有可觀的收入。
據此,橫山橋法庭確定“以查找工作單位為入手、以查清收入為突破口”為執(zhí)行原則,制定執(zhí)行方案,并多次走訪公安機關、轄區(qū)內干燥企業(yè)了解情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
至此,張某仍哭窮拒不履行還款義務。庭領導帶領執(zhí)行人員通過三天的調查,掌握了張某的年收入和銀行存款情況。在事實面前,經過法官的批評教育,張某主動要求聯系其親屬、朋友積極履行法律文書。
而被申請執(zhí)行人張某同樣感慨不已:“今后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可以安心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