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色 為民解憂-記常熟法院轉業退伍軍人
作者:陳香 發布時間:2010-07-26 瀏覽次數:1253
在常熟法院,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曾經是軍人,現在是法官,是法警,是人民調解員。無論他們身處何地,在什么崗位,都保持著軍人的作風、革命的傳統,為人民的利益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一)
鄧克,常熟市人民法院法警大隊副大隊長,1958年出生,1978年參軍,1981年退伍后進入法院當法警,至今近三十年。
乍見鄧隊,魁梧的身材,嚴肅的表情,不言自威。私下的他卻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用他的話說是押解犯人久了,習慣了嚴肅。
司法警察承擔警衛法庭、值庭、送達、拘傳、提押、參與民事執行、執行死刑等職責。責任重大,危險也多,但鄧克常說:“身上穿著警服,就得忘記什么是危險。”
在一次刑事案件開庭值庭時,鄧克發現被害人家屬情緒比較激動,便一直保持高度警覺,時刻關注家屬的舉動。宣判結束時,被害人家屬忽然從身上拿出藏匿好的伸縮鋼管,沖向被告,眼見一場暴力傷人事件就要發生,鄧克不顧危險,一個箭步沖上前,攔住家屬,搶下鋼管,并迅速將情緒激動的家屬帶離法庭。
近年來,隨著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涉訴信訪數量不斷增多,信訪秩序的維護,當事人的接待,需要法警付出大量精力。接待信訪人員,日夜顛倒,長途跋涉是家常便飯,被打、被罵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鄧克卻主動承擔起協助法官做好信訪接待工作的任務,時刻保持心平氣和,一方面控制事態,一方面換位思考,繼續耐心接待來訪人員。因為鄧克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洞察力和耐心細致的工作方法,他親自或協助他人處理了多起突發事件。多年來,盡管他已過天命之年,疾病纏身,但他始終堅守崗位,從不言苦累,還多次主動承擔駐京接訪工作。
三十年來,他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押解被告無一次差錯,大大小小的“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的獎勵多不勝數。
(二)
章保龍,常熟市人民法院海虞法庭的一名基層法官,他不高的個子,略微有些發福,說話溫言軟語,見人總是笑瞇瞇的。但是只要在他工作過的地方,提起他的名字,許多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好法官、好法官!”
1985年退伍后,章保龍一直在法院工作,且二十幾年扎根在基層從未改變。法庭受理的案件幾乎都是鄉親村鄰之間的民事糾紛。作為從農家一步步走出來的農民法官,他深知鄉親們的脾氣,在化解矛盾糾紛時總是面帶微笑,和風細雨般地對待當事人,和當事人蹲田頭、坐田埂,拉家常式的調解方式,使許多原本情緒對立、僵持的爭執雙方在他的耐心勸導下握手言和。
對待當事人,他從來不缺的就是耐心、關心和愛心。在一贍養糾紛案件的審理中,當事人年事已高,章保龍走出法庭,多次來到其家中了解情況。案件審理結束后,他又拿著贍養費來到當事人住的醫院,親自將錢送到老人手里,老人當即激動地熱淚盈眶,拉著章保龍的手說:“你比我兒子還親呢!”
還有一次,一下半身癱瘓的當事人來到法庭,立案完成后怎么回去卻成了問題,因為身體的原因,其無法坐進法庭的警車里。章保龍便想辦法聯系到鎮上醫院的120救護車,車子來了,當事人卻怎么也不肯上,細問下才知道他覺得救護車不吉利。章保龍沒有生氣,而是又從外面找來一輛微型客車,付好車錢后請同事幫忙,讓當事人坐上車子回家。
在部隊就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黨員的章保龍,從做書記員開始,幾乎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懷著對黨和司法事業的忠誠熱愛、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二十多年來堅持扎根農村法庭,譜寫了一曲正義之歌、奉獻之歌。
(三)
2007年,一部厚重浩瀚的《常熟法院志》出爐,沉甸甸的法院志背后是袁伯祥老庭長數年的艱辛與努力。
在部隊十五,退伍后到常熟法院做書記員,勤懇踏實是袁伯祥的寫照。1998年,袁伯祥已是刑庭一名挑重擔的法官,他一邊肩負著辦案的重擔,一邊開始著手準備編寫法院志。近十年中,他走遍南京、蘇州、無錫等各個檔案館收集資料,走訪、約談當事人百余人次,行程數千公里。2007年,作為江蘇省第一部基層法院志,《常熟法院志》終于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面世。
老袁一生熱愛司法事業,09年退休后又由司法局聘用,在附設在法院的“人民調解工作室”擔任人民調解員,專職調解民事糾紛。
調解工作是繁雜而瑣碎的,往往調解一個案子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今年四月,有個案子,一退休老師與好友聚餐,喝酒回家即出現嘔吐等癥狀,后不治身亡,醫院鑒定為猝死。其家屬欲起訴當天一同喝酒的五個人。受理案件以后,老袁通過認真閱卷、走訪醫院、約談當事人,詳細了解了案情以及當事人的糾紛焦點。為了做好雙方的調解工作,老袁打了上百次電話,并主動登門了解情況,又召集當事人調解近十次。終于,在老袁的耐心解釋和調處下,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好評。
自調解工作室成立一年以來,老袁等人受理了各類糾紛320件,調解成功305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5%。
在常熟法院,像這些轉業不轉志的干警還有很多,有肩負神圣使命,奮斗在審執一線的法官,有默默奉獻、任勞任怨的后勤保障人員,有退休后仍在發揮余熱,幫助鄉鎮、社區居民調解糾紛的退休法官等等。風情草綠催人進,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些曾經的軍人將自己的熱血融入摯愛的司法事業,高歌猛進,馬不停蹄,書寫著人生最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