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解難題 改善環境 徐州市委為法院科學發展辦實事
作者:慈延年 袁長偉 楊梅花 發布時間:2008-11-28 瀏覽次數:1031
本網徐州訊:“按3比1的比例給全市法院的法官增配事業編制的法官助理、基層法院人均不低于3.2萬元的辦公經費由財政保障到位、法院基建債務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渠道償還、由市委政法委牽頭組織涉府涉村執行積案清理、全市法院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制度、按照高于一般行政機關的比例配備全市法院法官的非領導職數”。這是徐州市委最近在專題研究法院工作時為推動法院科學發展而辦的6件實事。今天上午,徐州市委專門下發文件,要求有關單位和部門在今年年底前將上述舉措盡快盡好地落實到位。
徐州是蘇北大市。今年初,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徐州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決定。今年4月份,新到任的徐州中院李后龍院長帶領黨組一班人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義,制定了《關于為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的意見》,在全市法院開展了“爭創全國一流法院”的活動。徐州中院的工作意見和活動,受到了副省長、徐州市委書記徐鳴的充分肯定和支持。11月上旬,徐州市委召開常委會在聽取了法院的工作匯報后,認真研究解決法院的科學發展問題。徐鳴書記說:要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工作目標,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當前,人民法院不僅地位重要,作用重大,而且審判任務重,工作困難多,市委市政府要全力為法院排憂解難,讓法院不再為人、財、物問題分心走神,從而集中精力做好審判工作。針對法院的工作實際,市委常委會決定今年底前為法院辦好6件具體實事。
增編法官助理,減輕法院案多人少的壓力。針對近三年來徐州法院人均辦案數一直位于全省前列,今年以來法院收案數又增加三分之一的情況,決定按照3名法官配1名法官助理的模式,增加財政全額撥款的地方性事業編制,專門用于招錄法官助理。目前,市中級法院招錄的第一批15名法官助理已經落實到位。
收支徹底脫鉤,辦公經費財政全額保障。按照基層法院人均辦公經費不低于3.2萬元的保障標準,由同級財政執行到位,并保證當年的人均公用經費額度不低于上一年,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而不斷增加;法官培訓經費和人民陪審員補助經費等單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化解法院基建債務,讓法院領導不再為欠債犯愁。市委決定將法院的兩庭建設、信息化建設和物質裝備建設等,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所需經費列入預算;將法院基建債務納入財政預算渠道償還,爭取用3到5年的時間全部還清。近日,徐州市政府曹新平市長已經批示,明年市財政撥給市中院650萬元,專門用于信息化建設。
組織涉府涉村執行積案集中清理,支持法院解決“執行難”。決定成立由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李開文為組長的“全市執行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市委組織部、國資委、人民銀行等22個部門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和以“聯手限制其生產經營、聯手限制其從業資格、聯手限制其信用等級、聯手限制其工作生活”為內容的執行聯動機制;由市政法委牽頭開展“涉府、涉村未結執行案件集中清理活動”,分批限期解決涉府涉村執行積案。
建立司法救助制度,支持法院做好信訪工作。會議決定,在去年市財政為市中院撥給100萬元司法救助金的基礎上,各縣(市)區財政每年為法院提供50萬元的司法救助專項基金,用以解決執行救助、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和信訪終結案件救急資助等問題。
高配法官非領導職數,把從優待警的措施落在實處。按照高于一般行政機關的比例配備全市法院法官的非領導職數,對中院法官的副處級待遇、基層法院法官的科級待遇從優解決;支持法院建立因公傷亡保險金制度和廉政保證金制度。
徐州中院李后龍感慨地說:“當前市政府財力十分有限,要辦的事情很多,但是市委市政府支持法院工作是竭盡全力的。作為法院必須扎實做好審判工作,以一流的司法業績來向黨和人民回報”。根據江蘇省高院今年1到9月份的審判績效顯示,徐州中院在全省各中院的審判績效綜合排名中位于前列,其中有3項基礎指標和4項分析排名前3位;民事案件調解率、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等3項指標排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