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時期行政審判工作如何正確處理“官民關系”的法律思考
作者:張明廣 發布時間:2008-08-25 瀏覽次數:1468
作為一名行政審判法官,曾不止一次的看到了政府行政部門開展工作和群眾利益之間形成的沖突,行政審判工作如何正確處理“官民關系”也就成了日常思考的問題。
因為聽說了《大法官》電視連續劇中有一起“民告官”行政訴訟案件,反映得很深刻,就急忙的托朋友買了一套光盤,在一個相對空閑的周末,一個人認真的看了一遍。劇中,有這樣一個案例:金城縣人民政府為撈取政績,強令推廣大棚萊種植,要求農民鏟掉糧食作物,改種蔬菜,結果某村土地因不適宜種植蔬菜,導致農民遭受重大經濟損失,200余戶農民無奈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要求縣政府賠償經濟損失。這是一起典型的因政府侵犯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案件的審理貫穿該劇的始終,可以說是劇中的重頭戲。從劇情來看, 雖然法院在審理案件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難,但最終不畏強權,公正執法,還給了老百姓一個公道。
看了上面的劇情 ,我想起了我們自己曾處理過的一個案件,很類似,就是地方政府推廣種植“日本大蘿卜”,后來收成非常好,但市場卻不好,農民用車拉著那么多的蘿卜,去政府大院請愿,形成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后來矛盾形成了訴訟,來到法院進行處理,我們也是經過了很艱難的處理過程,最終形成了一個政府和群眾都滿意的方案。群眾得到了部分的補償,政府也吸取了教訓,市場是一本活教材,不是靠一紙政令就可以呼風喚雨的。案件的意義不止是在案件內部,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行政訴訟正確的處理了新時期的官民關系。
正因為《大法官》一戲中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才彰顯出了新時期人民法官秉公執法的良好形象,而且它還向人民法院特別是廣大行政審判法官提出了一個深刻的歷史命題,那就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法院如何利用手中的審判權去解決黨群關系問題,如何來化解官民矛盾問題。
記得劇中還有這樣一個場面,新任院長陳默雷和曾任院長楊鐵如去拜訪老院長,老院長對農民因與縣政府打官司得不到公正及時審理而圍堵法院大門一事正憂心忡忡,感慨萬分。電視的背景音樂??《十送紅軍》,更使我們想到了今昔黨群關系的鮮明對比,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密切聯系群眾一直是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最重要的是要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各級干部要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黨的這一優艮作風在某些地方走了樣,變了味,成了形式主義,類似劇中貪圖虛名,不務實效,勞民傷財的情況時有發生,可以說是脫離了群眾、嚴重地傷害了群眾的感情。
行政審判有不同于其他審判工作的自身特點, 當事人一方多是普通公民,而另一方則是擁有強大行政權力的各級政府部門,雙方的地位實際上是不對等的,行政審判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職能的意義尤顯重要。
具體來說,行政審判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密切官民關系:
一是要加強和改進司法作風。不斷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弘揚司法文明。特別是要加強對行政審判法官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四不為”的廉政新機制,確保秉公用權,廉潔司法,樹立行政審判法官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認真落實便民訴訟措施。要關心群眾的所需所想,加強對當事人的訴訟指導,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時向當事人告知起訴條件、舉證要求、審判程序和訴訟風險等事項。解決當事人“不會告”的問題。認真執行新的訴訟收費辦法,杜絕亂收費行為,加強司法救助。
三是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廣大行政審判法官應時時處處事事以維護人民利益為重,真正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本著對群眾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開展工作,努力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以積極的態度救濟民權,以優質的服務減輕民負,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執行實現民愿。
四是要妥善化解行政爭議。行政爭議是人民內部矛盾,衡量行政審判工作的成效,最重要的是看是否解決了行政糾紛,是否理順了群眾情緒,是否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因此.行政審判工作必須在堅持公正司法的同時,按照“和諧司法”的要求,把妥善解決行政爭議作為行政審判工作的主線,堅持判決與協調相結合、公正與和諧相統一,努力實現“定紛止爭、勝敗皆明,案結事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