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先的一家縣級自費開發區躋身為國家級開發區、連續8年在國家級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名列前茅,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開發區負責人說,持續不斷發展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注重用和諧理念營造投資環境,是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至今的一個核心支撐點。

 

2007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江蘇省命名為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最近又被推薦為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

“ 黨群一體化 ” 支撐和諧基礎

 

陳慧芬是滬士集團工會主席,而她的另一個身份是集團黨委書記。

 

在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部分規模以上外企的工會主席同時又是企業黨組書記。

 

昆山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顧劍玉說,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外資企業密集,世界500強企業多,臺資企業多。如何維護職工權益,協調勞動關系,企業工會重擔在肩。因此,昆山開發區不僅推動所有企業建立工會組織,更在配強配優工會主席上下工夫。黨群、黨工一體化工作模式由此產生。

 

新上任的開發區總工會主席、黨群工作部部長、外企黨委書記朱里萍告訴記者,從2003年起,開發區先后組建了42家中間層次工會聯合會和黨組織,使企業黨工工作覆蓋面達100%。目前,在全區1797家投產的工業企業中,有1481家企業單獨建立了黨工組織。同時,各工會聯合會和聯合工會覆蓋了316家小企業,具備建會條件的企業建會率達97.6%。區內33家世界500強企業全部建立了工會組織。

 

1995年開始,昆山開發區就實行了由上級工會和黨委組織部門聯合向外資企業選派工會主席候選人,即“選派制”。此后,“選派制”更加規范。2002年,市總工會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建立非公企業黨工后備干部人才庫,至今,選派到非公企業的工會主席將近200名。與此同時,昆山開發區在企業黨工干部隊伍管理上率先推行了社會化選聘、專業化培訓、市場化使用、職業化管理的有效機制,為企業黨工干部積極履職營造了良好工作環境,為創建和諧企業提供了組織保障。

 

2009612日,昆山統一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55歲的工會主席陳玉英,從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領導手中接過了8.1萬元退休補貼。陳玉英被稱為全國境外投資企業黨工干部享受退休補貼的第一人!

 

經過多年的探索,昆山開發區黨工干部職業化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比如,對黨工干部實行崗位資格評審認證制度,使黨工干部有身份、有地位、有職責、有資格、有級別、有檔次、有津貼、有獎勵、到齡退休有補貼。

 

黨群一體化模式使得開發區各個黨工組織成為企業依靠、職工信賴的主力軍,在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中發揮出了獨特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這些年,先后有數十名工會主席被評為全國和省市勞動模范。

制度平臺建設促進勞資和諧

 

早在2006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成立了由黨工委直接領導,區內11個職能部門參加的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工業園區工作領導小組,引導企業把“民主管理、誠信公正、互利雙贏、和諧友善、穩定有序、協調發展”作為企業和諧目標,造就一支“有素質、懂技術、守紀律、講規矩、團結友善、愛崗敬業”的職工隊伍。

 

針對開發區企業眾多、情況各異的特點,建立健全了勞資糾紛隱患預警預報聯動信息機制和社情民意快速反應調處機制,制定了《開發區處置重大勞資糾紛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信息,提前介入調處,從源頭上較好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各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形成了區、區域、企業三級調解組織網絡。

 

報酬權是職工最為關心的權益,也是引發勞資矛盾的關鍵。早在上世紀90年代,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就率先在外資企業推行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目前,區內1425家企業建立了工資協商制度,同時,對小型企業通過簽訂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加以覆蓋,工資協商和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6.9%

 

這些年,開發區新建企業多,施工項目多,為維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開發區還建立了建筑工人工資擔保金制度;同時,為確保基層工會組織的有效履職,建立了“上級工會代行基層工會部分職責”的制度,“好事基層做,難事上級擔”,有效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為使企業依法用工和勞動者合法就業,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利用各種渠道,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對用工單位從員工招聘、辦理用工手續到退工實行了一條龍、一站式、契約式服務,每年利用勞動用工年檢,對企業在用工和規章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時幫助糾正,確保所有企業勞動用工和管理合法有序。同時,督促企業加強社保征繳工作,對所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都納入社保征繳范圍,規范工資支付行為,確保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營造共創和諧的氛圍

 

“建立起協調穩定勞動關系的機制,顧全大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加強企業安全管理,改善職工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加強職工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協商與對話,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爭當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為開發區早日成為國家級和諧園區作出我們的貢獻”。這是由45家企業向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所有企業發出的一份倡議。

 

在昆山開發區,越來越多的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使企業成為創建和諧工業園區的主體。

 

留住員工最好的辦法是什么?給員工安全感。

 

安全感來自何處?企業給員工的保障。

 

四海電子(昆山)有限公司“四重保障”給企業5300名員工營造了濃濃的安全感。

 

今年2月,員工小郭不幸遭遇了車禍,先后用去醫藥費近4萬元,這對于一個普通職工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小郭并沒有太大的壓力。公司工會主席劉海燕說,小郭的醫療費用除去正常醫保部分,自費部分通過公司的大病互助基金、開發區祥和基金等“四重保障”報銷大部分,小郭自己所要承擔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在企業的倡導和主動參與下,昆山開發區先后注冊成立了以愛心助學為宗旨的“江蘇秉龍基金會”,以扶貧幫困為宗旨的“昆山祥和幫困基金會”,以職工養老為宗旨的“江蘇中大公益基金會”,以支持社會公益為宗旨“江蘇捷安特自行車文體基金會”,使開發區的廣大職工在遇到實際困難時能及時得到幫助,既穩定了職工隊伍,又促進了社會和諧。

 

3年來,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勞資糾紛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職工工資每年平均遞增12%以上。目前,有213家企業被開發區評為和諧企業,134家企業被昆山市授予和諧企業,18家企業被授予蘇州市級以上和諧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