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法院分析債務人規避執行的原因并提出對策
作者:王磊 發布時間:2011-08-11 瀏覽次數:951
近年來,儀征法院在辦理執行案件過程中發現一些有履行能力的債務人存在為逃避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債務,故意在法院執行開始前或者執行過程中采取轉移、處分財產、躲避、設置執行障礙等導致債權人的債權無法得到實現的規避執行行為。這極大地損害了司法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也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一、債務人規避執行的方式
1、采取躲避的方式規避法院的執行。如有的債務人長期在外打工,有的債務人舉家搬遷,使得法院無法獲悉債務人的下落。
2、采取虛構債務、惡意訴訟或仲裁等方式來規避法院的執行。如有的債務人與第三人串通捏造不存在的債務,獲得法院判決或仲裁裁決確認,從而轉移財產給第三人以規避法院的執行。
3、采取處分財產的方式來規避法院的執行。如有的債務人假離婚將財產都分給離婚另一方,有的將房產出賣給第三人。
4、采取隱匿財產的方式規避執行。如利用別人的名義開設銀行帳戶、基金賬戶,將房產登記在別人名下,利用別人名義開辦公司等。
二、債務人規避執行的原因
1、債務人對法院裁判并不認同,存在抵觸情緒,認為自己不應當承擔法院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
2、債務人存在損人利己的“賴賬”心理,根本不打算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
3、由于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給付數額巨大,債務人產生了畏懼心理,從而做出規避執行的行為。
4、債務人的法律意識淡薄,不懂得尊重法院的生效裁判,藐視法院的權威。
5、社會誠信機制缺失,不講誠信的違法成本太低,導致債務人敢于規避法院執行。
6、現有執行立法不完善,對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沒有予以規定,留下了執行漏洞,給債務人以可乘之機。
三、應對債務人規避執行的對策
1、立案、審理和執行要相互配合,做好訴前保全、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工作,積極查控債務人財產,掌握執行的主動權。
2、建立執行聯動機制,加強與公安、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單位的協作,建立工作關系,形成執行信息快速傳遞共享機制。
3、加強與兄弟法院的合作,使一些在外地規避執行的債務人難以逃避執行。
4、加大對規避執行的打擊力度,對債務人的規避執行行為要拘留、罰款,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其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罪。
5、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對司法裁判的尊崇和信仰。
6、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個人誠信記錄和失信懲戒機制,促進社會誠信風尚的形成。
7、完善執行立法,對債務人規避執行的行為加以界定,為執行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