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新一輪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已經開始。而每次隨著新舊村委的換屆交替,新屆村委作為被告被起訴到法院的案件在短時間內也呈大幅增長趨勢。筆者現對往年此類案件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一、村委會作為被告案件的主要類型

 

一是因前些年鄉鎮“三提五統”征收困難,村委會以集體名義出面借款繳納,事后又無款還錢導致被起訴。二是擅自解除與村民簽訂的耕地、果園、魚塘等承包合同,因違約而被起訴。三是村集體因修建公共設施拖欠工程款或因招待拖欠餐費等而被起訴。四是由于村里的公共設施管理不善造成他人傷亡,導致村集體被起訴。五是村干部因公造成自身損害,起訴村集體要求予以賠償。六是村干部(主要是村支書或村委主任)以個人名義替村集體借款或貸款,自己墊付后又起訴村集體要求還款。七是因宅基地劃分或舊村改造等糾紛導致訴訟。

 

二、新一屆村委會被起訴的主要原因

 

一是村干部換屆后人員調整較大,原任與新任班子賬目交接不好?;蚶习嘧映鲇诜N種原因,不愿交出有關賬目,或新班子怕擔包袱不愿接老班子的賬務。此外,也有相當多的新班子認為“新官不理舊賬”,即使有錢也不愿支付老班子遺留下來的債務,導致權利人只能通過訴訟維護權益。

 

二是因賬目交接不清新任班子不予認可所致。如有的上任村委因招待等拖欠費用后,只用村委公章為被拖欠方出具相關欠條,而沒有及時下賬,造成與新任村委接收的賬目有出入,導致新任村委對欠賬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予以懷疑。

 

三是個別村莊新舊班子各自形成派系,對立情緒嚴重。新班子對老班子遺留下的債務特別是以個人名義為集體借貸的債務不管不問,當法院依法傳喚原借款經辦人和對其采取強制措施時,新班子不積極履行代償義務,導致借款人在償還借款后起訴新屆村委要求履行償付義務。

 

村委會頻頻當被告,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一是損害了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法則,嚴重影響了村委會作為自治組織的權威和公信力。二是不利于維護社會穩定。自然人的合法權益因村委會拒不履行判決內容而長期得不到實現時,往往會使其仇視村委會及村兩委干部,導致干群矛盾激化,進而產生上訪、鬧事等過激行為。三是不利于村級班子工作的開展。由于官司纏身,使得村委會不得不拿出相當多的精力來研究應對措施,這必然會導致村委會難以凝神聚力抓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熱情,影響到帶領村民致富目標的落實。

 

三、穩妥解決換屆后村委會作為被告增多問題的建議

 

一是加強村級班子組織建設。作為地方黨委政府,要教育新一屆班子增強法制意識,摒棄宗族派系觀念,認真搞好換屆村務賬目交接,依法合情處理好上屆村委遺留的問題。

 

二是健全村委會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內外部管理。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對兩委班子成員的普法教育,另一方面要健全民主議事制度,對重大事項實行民主議事,集體決策,確保各項管理規范有序,減少因工作失誤帶來的訴訟風險。

 

三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力量,提高應對經濟糾紛能力。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后,要在帶領全體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時,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加集體收益,增強履約和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

 

四是提高法院依法妥善處理好涉村委案件的能力。法院在審理或執行涉村委案件時,應當積極作為,妥善處理好維護群眾合法利益與鞏固基層基礎的關系,對有給付能力的村集體,做好法律教育和說服工作,確保群眾合法利益得到實現;對村集體經濟確實困難的案件,予以暫緩受理或執行,并耐心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努力化解群眾因合法權益暫不能實現而產生的干群矛盾;要積極加強與村委所在地黨委政府的溝通與協調,指導村委班子依法開展農村工作,規范村務管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努力減少涉村委糾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