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周某駕駛出租車停在路邊排隊等待洗車,因天氣熱,周某將車門打開并在車里打瞌睡,誰知劉某酒后駕駛電動車正撞在了打開的車門上,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后,通過法院調解,周某和出租車公司先行賠償了劉某家屬64萬元,而周某則因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個月。近日,出租車公司將承保公司車輛交強險和商業險的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保險公司理賠。然而保險公司卻拒絕了原告的要求,理由就是肇事司機周某事發后逃逸了。

 

當晚事故發生后,交警很快到達了現場,并將傷者劉某送往醫院搶救。現場雖然還有不少排隊等待洗車的車輛和行人,但事故發生很快很突然,沒有一個人看到電動車究竟是為何倒地的。警方到達現場后便開始了調查,但周某表示不知情,并拒絕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的要求,并在洗車后離開了現場。然而天網恢恢,就在事發路口對面,有一個監控攝像頭記錄下了整件事情的經過,視頻清楚的顯示電動車撞上了打開的車門,撞擊的反彈力將車門彈了回去。緊接著,周某就下車來看了一下,發現傷者躺在地上沒反應,又坐回了車里。數日后,警方將周某捉拿歸案。

 

到案當天,周某就在詢問時交代,自己其實是知道電動車撞了車門,只是因為當時自己心里害怕,沒有主動自首,警察現場調查時隱瞞了真實情況,周某自己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肇事逃逸。

 

據此,法院認為,事發后周某雖然沒有立即駕車逃離現場,但沒有報警,也沒有聯系醫院救助傷員,并在警察到場詢問時,隱瞞事實沒有如實供述拒不配合,最終洗完車后離開現場,直至被警方抓獲。種種跡象表明周某有隱瞞事實、逃避責任的故意和行為,應認定為肇事后逃逸。根據保險合同相關條款,駕駛人肇事后逃逸的,保險人不予理賠。最終,法院駁回了原告出租車公司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