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無錫訊:江陰法院注重發揮互聯網公開、互動的優勢,推出五項舉措,探索建立暢通、便捷、有效的民意表達機制,架起傾聽民聲、溝通民意、服務民生的網上“連心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新期待。

一是開設網上群眾信箱。在互聯網上設立與社會公眾直接聯系的電子郵箱,公開接收電子郵件,廣泛收集網民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方便群眾投訴。指定監察室和立案信訪部門專人定期對郵件進行分類處理,跟蹤落實,并及時將處理意見反饋給網民。

二是建立網上新聞發布制度。適時通過網絡向社會公眾通報刑事、民商事、知識產權、行政審判和執行工作特色和亮點;發布巡回審判庭和專門合議庭工作情況和相應職責;公布公布年度重大典型案例和重大綜合性活動的開展情況。接受網民實時提問,對網民留言及時回復,實現互動交流。

三是推行案件審理、執行進程網上查詢。定期在互聯網上發布各類民商事裁判文書,供網民查閱。著手開發案件信息查詢系統,使當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掌握案件審理、執行的實時動態,以審務網上公開促司法公正。

四是實行網上實時接訪。在互聯網上開辟“接訪室”,對當事人實現網上實時接訪,由專人負責,即時答復或轉辦。同時明確網上接訪工作規范及流程,抓好信息數據保存、審查轉辦、跟蹤督辦等環節,保證涉訪事項得到及時處理。

五是建立網上答疑制度。在互聯網上公布《江陰法院答疑指南》以及各業務庭答疑電子信箱,對當事人判后異議,先由作出裁判的承辦法官進行答疑,若當事人對原承辦法官的信任度下降,由審判長、副庭長或庭長答疑,必要時由院領導參與答疑,及時將釋疑意見回復當事人。同時規范網上答疑格式、范圍、方式和答復期限等內容,形成網上答疑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