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普通的民間借貸案件終于結案了,拿到判決書,李姍姍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在這起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法官不顧酷暑,多方走訪,實地調查,最終揭開這起債務背后的玄機,依法作出了裁決。

 

丈夫沉迷發廊,婚姻走向死亡

 

李姍姍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在聯防隊上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足夠養家;姍姍則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小兩口的甜蜜日子令周圍鄰居稱贊不已。

 

然而自從丈夫結識了一個發廊妹,夫妻兩人幾乎天天吵架。姍姍說,丈夫經常夜不歸宿,也從來不拿生活費回家,并且從此和不三不四的人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后被警察抓獲,也因此失去了聯防隊的工作。20115月份的一天,丈夫又出去了,之后,手機一直關機,人也沒有回來。姍姍急了,到處去找,鄰居說,她丈夫和發廊妹一起私奔了。珊珊傷心不已,靠自己打工微薄的收入一人帶著孩子。

 

春節前,李姍姍突然接到丈夫電話,丈夫開門見山,說要和她辦理離婚手續。姍姍此時對丈夫再無任何留戀,兩人約好直接在民政局見面,辦好離婚手續,各奔東西。

 

前夫留了后手,姍姍陷入糾紛

 

2012年的一天,姍姍剛接孩子回家,突然接到了法院傳票、訴狀等材料,訴狀稱姍姍前夫因做生意需要向原告借款十余萬元,借款發生在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故要求姍姍和前夫共同償還該債務。“他哪里像個做過生意,要么是賭債,要么是和發廊妹吃喝玩樂欠下的!”姍姍說。姍姍想自己和這個債務沒有任何關系,到開庭時和前夫對質個清楚,自然水落石出。

 

可是開庭時,姍姍前夫卻未到庭,法官遂宣布缺席審理。原本想和前夫對質的想法落空了。姍姍一再的向法官解釋澄清,但沒有充分的書面證據向法庭提供,庭后姍姍一直惴惴不安。

 

法官發現端倪,姍姍擺脫債務

 

姍姍前夫庭前很“配合”地領取了傳票,卻又無故缺席庭審,這引起了法官的警覺。為查清事實,法官多方走訪,周圍鄰居一致向法官反映了姍姍前夫離家不歸、和發廊妹有染、因賭博被聯防隊開除等情況。同時,法官發現該筆借款雖然發生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但借款發生于姍姍夫妻分居期間,并且在此期間,姍姍家也并無大額消費的情況,更無因商業經營等其它需要大額資金的情況。法官將有關情況與原告進行了溝通,原告覺得,該筆債務用于姍姍夫妻共同生活的可能性較小,姍姍前夫以做生意為名向其借款,實際上可能是和發廊妹吃喝玩樂。原告對姍姍前夫的做法很不齒,遂撤回了對姍姍的起訴。最終法官判決姍姍前夫一人承擔該筆債務。(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