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腳相加”是否劃算 法官幫您算算“打架成本”
作者:何夢丹 發布時間:2014-07-30 瀏覽次數:672
法庭上,當法官問及被告“為什么要打架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懺悔,“我當時太沖動了,現在真的很后悔”、“我只想出口氣,不知道會變成這樣”。咳,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要以為小小的打幾拳、踢幾腳不會釀成什么大禍。生活中出現爭執實在是在所難免,可就有一些“愣頭青”總以為生活是在上演香港古惑仔電影,殊不知,自己的“鐵砂掌”、“無影腳”不僅不會成就另一個陳浩南,反而會因此付出昂貴的“打架成本”……
“拳腳相加”到底付出的成本有多“貴”?今天,就讓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的法官來幫大家算一算。
1、我是“古惑仔”,我怕誰?
電影里,那些用“拳腳”就能解決問題的“古惑仔”們經常讓觀眾看得血脈噴張,殊不知,人家這是在香港,更是在演電影,如果你也想在這個法制社會做一回“古惑仔”,那就只有身陷囹圄的命了。
這樣的故事真的太多。“古惑仔”打架很多都是講兄弟義氣,可講義氣你也要看準了人再“下手”吧。去年8月,一男子劉某為幫自己兄弟出氣,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將站在小區門口聊天的楊某等人誤以為是“仇家”,二話不說就和其拉開了“戰斗模式”,還將楊某刺成重傷,結果這位劉氏“古惑仔”不僅沒出到風頭,還因此付出了“10萬元賠償+2年有期徒刑”的代價。
有人打架是為了兄弟義氣,有人則是為了女人。“大哥”的女人你也敢搶?2013年8月,被告人張某在一次朋友的酒席上看上了一個二十不到的小姑娘小朱,一直送花想和其處對象,可小朱卻不想“傍大哥”,遂以年齡小拒絕了張某。幾天后當張某再去找她時,卻無意間看見小朱正和一個男的有說有笑,覺得受了欺騙的張某醋意大發,遂召集了弟兄們持棍棒將對方男子痛打了一頓。構成尋釁滋事的張某等人為此賠償了對方6.6萬元,還蹲了8個月的大牢。你說,多大點事啊?至于嗎?
有些人打架是沒有預兆的,被打者是“死”得是不明不白。去年9月,周先生等人在一家小飯館吃飯喝酒,突然,一個盤子就“嗖嗖嗖”地飛向了他的腦門,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幾個“霸氣十足”的紋身壯漢就拿著酒瓶子砸了過來。原來,周先生他們喝了酒嗓門就大了起來,聲音影響了旁邊喝酒的王某。覺得受到騷擾的王某遂想教育教育這群不識好歹的崽子們,遂發生了剛剛那一幕。不過,威風是耍了,王某也因此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了9個月刑期。
2、一時沒忍住,可以求原諒嗎?
如果說”古惑仔”打架是咎由自取,那接下來這些因為一時沒忍住而付出昂貴“打架代價”的人則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半夜接到女友短信去接她,誰知,當自己火急火燎地趕到時,卻看到女友正和別的男人一起從賓館走出來。作為一個正常男人,相信誰都受不了這個打擊。這不,小孫就碰上了這檔戳心窩子的事兒,本想打那男小三出出氣,誰知,就這幾拳,不僅賠了對方6萬元,還被判處了拘役3個月,緩刑3個月……賠了夫人又折兵,真是“雙重打擊”啊。
兩壯小伙打架的事兒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可你聽過一個耊耄老人一拳打死壯青年的事兒嗎?因牌場上“相公”被笑話,脾氣剛烈的六旬老者一拳將一壯青年打倒在地。豈料,這一拳下去竟致被打者身亡。這下,鄰里爭執升級為刑事犯罪。這位“勇猛”的爺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拳竟讓對方再也沒有醒過來,自己也被判了有期徒刑10年,賠償了被害人家屬27萬元。這事兒,你說該咋講呢?不過,如果人人都能克制自己,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也許就不會發生這么多的悲劇了。
3、忍無可忍,不想再忍?
上面打架的人是瀟灑的,看誰不爽就打誰,不想憋屈就出手。可下面這些人則擁有一顆“壓抑”了很久的心,被欺負久了竟也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泄憤,殊不知,這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呀。
一直被別人打,打一下別人就不行嗎?一女子和丈夫離婚,因為財產糾紛一直發生爭斗。據該女子稱,因為丈夫對其和兒子施行家暴,前前后后她報了100多次警。終于,該女子忍受多年的怒氣,在其侄子和外甥等人的到來后爆發了。幾人于夜黑風高之際將其丈夫拖到外面暴打了一頓。只可惜,以暴制暴終歸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該女子這幾年受到的傷痛也不是將對方毆打一頓就能治愈的,為此,該女子不僅賠了對方6千多元,還因此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
樓上的姐們是因愛生恨,接下來的弟兄則是被冤枉得生出了恨意。去年10月,小李趁著工廠休息時間和同事小查打鬧著玩兒,誰知,小查的老鄉小江看見了以為小李在欺負小查,遂出手猛打了小李幾記頭皮。無故中槍的小李覺得很冤枉,本來倒也沒什么,誰知,過后竟聽見小江在對其他同事說此事,“我打了小李那小子幾下,他都沒膽兒反抗。”覺得無故被打又丟了面子的小李再也不想吃這口憋氣了,竟拿了把刀將小江連刺了幾下。哎,這種為自己澄清的方式也太沖動了,不僅賠了對方3.6萬元,還被判了6個月的刑期。不值當啊!
法官“心靈雞湯”:綜合上述案例,可以得出一個法院的基本“打架成本”公式:打架=坐牢+賠償+心情郁悶+多個仇人。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許多沖突其實都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得以解決。遇到矛盾時,每個人都可能有沖動的時候,但你可能要為你的沖動掏出一筆錢來埋單,甚至還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如果再把受傷者和打人者精神、肉體的痛苦和家屬的擔驚受怕算進去,那些頭腦容易發熱、容易沖動的人在想打架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出手時會縮手”,轉而去尋找合理的、合法的途徑解決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