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女婿隱忍十六年 積怨無解終離散
作者:一娜 發布時間:2014-07-28 瀏覽次數:681
社區法庭里,被告王金根咆哮道:“離就離,在你家當牛做馬的,我受夠了。”原告顧巧珍也是不依不饒:“你一個大男人,一分錢不掙,日子是沒法過了。”雙方爭吵不休,勢必要將這十六年的積怨徹底爆發出來。這對夫妻都已年過五旬,到底是怎樣的恩怨讓兩人最終對簿公堂。這話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
兩次“包辦”的婚姻
顧巧珍是家中的獨養女,父母又是老來得女,對她是千依百順,但是唯一不能依她的就是她的婚姻。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下,顧巧珍的父親顧老伯為了自己的面子,決定要為女兒找個上門女婿。25歲的顧巧珍在父親的撮合下,和鄰村的宋文龍結婚并育有一子。大概是包辦的婚姻,小夫妻兩感情本就淡漠,加之宋文龍又染上了酗酒賭博的不良嗜好,對顧巧珍娘倆不聞不問。更甚之,宋文龍宿醉后經常對顧巧珍拳腳相加。就這樣忍氣吞聲的過了十年,顧巧珍最終選擇離婚。女兒剛一離婚,老父親又忙著幫她介紹對象,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無錫鄉下有個叫王金根的小伙,早年父母雙亡,家中十分貧困,38歲了還是個光棍,愿意到顧家做上門女婿。很快,王金根與顧家人見了一面,雙方還算滿意,兩人在1998年領證結婚。
“上門女婿”的短暫幸福
王金根是個忠厚老實的人,田里的農活全由他一人包下,顧巧珍也在家里養些雞鴨貼補家用,夫妻兩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的,不久女兒妙妙的出生,又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不少歡笑。在兩人的努力下,沒過兩年原來的兩間瓦房變成了二層小樓,家里的黑白電視機也換成了大彩電,還是村里第一個有彩電的人家,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雖然顧老伯不大看得上這個上門女婿,但看見女兒幸福的笑容,對這個上門女婿還算是客氣。就這么過了8年,農村大改革,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多人不再種田或是出去打工或是自己做些生意。王金根是個本分的莊稼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家中的光景大不如從前,自然顧巧珍的父親對這個女婿是越發不順眼,兩人之間開始出現矛盾。2008年村里拆遷,大家搬進了新居,顧家也分到了四套房子。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顧家的身價越來越值錢,王金根在這個家卻越來越沒地位。原來,拆遷后王金根沒田可種,只好找個搬運工的工作賣賣苦力。因為工資微薄,都無法維持家中的正常開支,連顧巧珍都開始嫌棄自己的丈夫,兒子女兒更是瞧不上他。
放不下的怨恨
顧家的四套房子,其中兩套自住,另外兩套就租了出去。顧老伯開始嫌棄王金根,翁婿之間經常吵架,矛盾不斷加深。顧老伯開始勸說女兒,讓其與王金根離婚。顧巧珍覺得自己已經離過一次婚,對這次離不離婚十分猶豫。顧老伯是個十分固執的老頭,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逼著女兒和女婿離婚。顧家302室的房子的車庫,租住著一個單身漢叫陳凡,是在附近擺攤子賣肉串的。這天,顧老伯邀請陳凡到家中做客,他要把女兒介紹給陳凡。陳凡長得白凈,還戴個眼鏡,看不出是個擺攤子的。顧巧珍看到陳凡的時候,有些動心,也就坐下來和陳凡一起吃飯。吃飽喝足了后,陳凡和顧巧珍聊得正歡的時候,王金根一臉怒氣的沖進來,二話不說就朝陳凡臉上一拳,兩人抱在一起打成一團。最終,兩人都掛了彩,王金根左腿骨折,陳凡也是鼻青臉腫。為了息事寧人,顧老伯賠了陳凡八千多元的醫藥費。王金根因為腿傷,沒法去打工了,只能在家休養。這件事情以后,王金根不再信任顧巧珍,總以為她在搞外遇,對岳父恨之入骨,對老婆看得更緊了。夫妻間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的,日子再也過不下去了。顧巧珍對王金根失望透頂決心離婚,而王金根覺得為這個家付出太多,不甘心就這么離婚,兩人就這么僵持著。直到顧巧珍和前夫所生的大兒子結婚,需要為他準備婚房。而這套婚房,王金根一直霸占著不肯搬出去,顧巧珍只能來求助法院。
社區里的調解
顧巧珍和王金根之間的恩怨,在社區已經調解多次未果,社區的工作人員對他們之間的情況更加的了解和熟悉。為了能讓這積怨十六年的矛盾盡快化解,園區法院將 “家事巡回法庭”搬到了社區,并邀請社區婦聯代表作為特邀調解員,社區的會議室被布置成法庭。
這天,旁聽席上聚集了許多的村民,在法官、社區工作人員的循循善誘下,在鄰居和村民們的耐心勸說下,兩人從憤怒漸漸轉為了平靜,想起曾經夫妻同心協力的過往,王金根淚流滿面,但這都無法改變夫妻感情已經破裂的事實。最終,雙方決定放下過去十多年的怨恨都同意離婚,財產也一并協商處理完畢。
這真是“家事法庭”顯靈通,一朝化解十年怨!園區法院的“家事法庭”從去年以來,在案件審理上突出一個“情”,解開了一大批家事矛盾,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將法庭開到了老百姓的門口,受到老百姓的歡迎,不僅減少了訴訟成本,也讓更多的群眾從中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