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子”利用QQ、微信進行“網上釣魚”,KTV長期包廂內,男子赴約為之買單天價酒水。詐騙團伙分工明確,服務員、酒托女,真假難辨。529,鎮江市京口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涉及13名被告的“酒托”案,鎮江電視臺全程同步直播了庭審過程。

 

愿者上鉤,“90后”團伙的新型詐騙

 

第一被告吳某1991年出生,據他陳述,他于201311月底開始長期租用了市區某KTV的五個包廂,然后糾集其團伙組織申請女生性別的QQ,冒充單身女孩主動約聊男網友,相約見面成功后便聯系團伙內的酒托女帶去指定KTV。如果男網友不肯去指定KTV,就放棄此單。廉價酒水是以100元一箱6瓶進貨,勾兌后裝入高價酒瓶中。帶男網友進包廂后,他們負責扮演服務員身份的人便進包廂進行點單,要求其消費388元、588元、888元、1288元不等的套餐,包含劣質紅酒,據悉,這幾個價格不等的套餐均為同一種劣質酒。即使約會男子感覺被騙,也往往礙于面子不愿報警,暗自吃“啞巴虧”。他們的團隊報酬不一,酒托女約拿25%。到案發為止,團隊共贏利8萬元左右。

 

據了解,該案中13名成員中,除一位是1988年出生的,其他12名被告均為“90后”。

 

分工明確,酒托背后的“利益鏈”

 

法庭調查后發現,該團伙分工明確,一套完整的“酒托”流程,涉及“鍵盤手”、“傳號手”、“托女”等環節。通過這個流程,在“酒托”的行業里,儼然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緊密的利益鏈條。

 

“鍵盤手”利用網絡和社交工具,將很多不知情“期待著艷遇的男子”視為獵物,引入環環相扣的流程內,騙至約定的店內進行高額消費。 “傳號手”把“鍵盤手”提供的獵物信息以及編造的“女人”信息、約定的時間地點傳給下一方“托女”。一般是由某個“鍵盤手”兼顧。“托女”則是接到“傳號手”所傳的獵物信息,最后與“獵物”見面,將“獵物”帶去店內消費的女性。一旦“獵物”順利到店內消費后,這一流程內的“鍵盤手”“傳號手”“托女”都會得到“獵物”消費金額的一定提成。

 

法網恢恢,詐騙團伙全部判刑

 

京口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吳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一審依法判處主犯吳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其余被告依涉案程度均被判處七個月至二年二個月,緩刑一年至二年二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一萬元和一萬五千元。隨案移送的作案工具全部予以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