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扮作收貨人 瞞天過海騙取買家近萬元
作者:潘志強 蔡曉琪 發布時間:2014-07-16 瀏覽次數:495
本想花錢買些游戲裝備,卻遇上了一件蹊蹺事:明明委托代為收貨的人在QQ上說已經收到所買物品,但自己登陸游戲時卻沒有看到,再打電話詢問時對方又矢口否認曾收到任何裝備。是收貨人在搗鬼,還是另有隱情?近期無錫市濱湖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公開審理。
張華是某網絡游戲的忠實玩家,為了提升自己的游戲體驗,張華盤算著購買一些游戲裝備和游戲幣。正巧此時,張華在一個游戲QQ群中認識了另一個玩家李軍,通過聊天,李軍獲知了張華的需求,隨即以即將退出該游戲為由提出將自己的游戲幣和裝備轉賣給他。見李軍的報價比較便宜,張華心動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張華決定先向其購買一些游戲幣。之后張華向李軍匯出了1000元,并委托自己聘請的游戲代練小王代為收貨,同時把昵稱為“WW”的小王的QQ號碼告訴了李軍,讓他們自行聯系。沒過一會兒,一個自稱是小王,昵稱也正是“WW”的QQ號主動添加張華為好友,并告訴張華已收到李軍交付的游戲幣。張華未起疑心,反而在李軍的勸說下又匯款近萬元向其購買了多件游戲裝備。但是當天晚上,張華登陸自己的游戲賬號后,竟然發現自己的游戲幣和游戲裝備沒有任何變化,他急忙電話聯系小王,小王卻稱自己毫不知情,既未曾主動加張華為好友,更沒有收到所謂的游戲幣和游戲裝備。此時張華才反應過來,原來之前是李軍把他另一個QQ的昵稱改成了“WW”,再冒充小王跟自己聯系,使自己誤以為已經收到所買物品,從而墜入陷阱。
濱湖法院經審理認為,李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但鑒于李軍在審理過程中能主動坦白,認罪態度較好,而且能夠積極退賠全部非法所得,取得了被害人諒解,法院最終判決李軍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