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少數企業和個人為了自身利益,想方設法獲取假發票,這催生了一批以制作和出售假發票為業的人員。近日,吳中法院審理了一批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案,3名制售假發票團伙人員被判處相應刑罰。

 

上家:私刻公章打印各類發票

 

浙江男子金某在蘇州打工時認識了幾個從事假發票生意的老鄉。見他們賺錢十分輕松,金某也動了心思。20133月,金某以1500元買下一名老鄉的電腦、打印機、打碼機、空白發票和不同公司的發票專用章等制假設備,學會了制作假發票的方法,自此“入了行”。

 

為擴大銷路、降低自身風險,金某專門在租住處打印假發票,以每張30100元的價格賺取下家的開票費,再由下家向社會出售。金某按照下家提供的抬頭、名目、金額等,電腦編排內容、打碼機敲號、打印機打印、最后加蓋虛假公章,一張應客戶要求“私人訂制”的假發票就誕生了。

 

20139月,公安機關應群眾舉報在金某的租住處將其抓獲,并扣押了機器設備、多家公司發票專用章40枚、各稅務局代開發票專用章3枚,同時查獲的還有增值稅發票、國稅和地稅通用機打發票、建筑業統一發票等空白發票733份,種類堪稱“應有盡有”。

 

下家:分發名片擴展銷售路徑

 

落網之后,金某向警方供出蔣某、黃某等4名多次向他購買并倒賣假發票的下家。

 

20135月,蔣某到蘇州后沒有工作,恰好遇到老鄉金某,金某告訴他:“我是做假發票的,你幫我推銷,也能賺錢。”隨后蔣某帶著5千張印有“代開各種發票,價格面談”及聯系方式的名片,至昆山分發名片。不久,陸續有人打電話要買假發票。

 

通常,蔣某先和客戶在電話中談好價格,讓對方將相關內容發短信給他,他再將短信轉發給金某。金某接到短信即開始制作,做好后約蔣某見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蔣某賣給客戶是根據票面金額收費,金額較小的一張賣200300元,金額較大的則按金額的0.21%收費。“到稅務所開一張正規建筑材料發票,一般要收取總金額3%的稅金,從我手中買發票的費用明顯低于正規渠道開發票的費用,所以不少人會聯系我開大額發票。”蔣某交代。

 

調查發現,4名下家采用這種方式售出金某偽造的發票50份,票面金額高達510余萬元。這些假發票中,金額最小的為1萬元,最大的達20多萬元。

 

吳中法院認為,金某等人出售偽造的發票,情節嚴重,其行為均構成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最終,金某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5萬元,暫扣于公安機關的制假設備予以沒收;出售13份假發票的蔣某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3萬元;出售28份假發票的黃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6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另2名下家所涉案件正在審理中。

 

法官說法:一方面,制造、出售假發票成本低、獲利高;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為了偷稅、漏稅、逃稅,一些個人為了多列虛假支出報銷,都需要大量假發票,需求的存在和不菲的利潤催生了制售假發票行業。這種犯罪行為不僅嚴重破壞稅收秩序,還會誘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稅控制度,加強監督檢查,提高鑒別真假發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