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無錫訊:一名外籍顧客對少年王新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贊嘆夸獎,賓館決定提前錄用剛剛參加工作的王新。王新在工作中將撿到的錢包,完好地還給了外籍顧客,為自己也為賓館寫下了大大的“誠信”二字!誰也不會想到,就在半年前,王新因為搶劫,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

“我們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看到判若兩人的王新,北塘區法院少年庭的法官們和區關工委的“五老”(老干部、老教師、老專家、老模范、老戰士)們非常欣慰。

自從2002年初開展緩刑少年幫教工作以來,北塘區法院依托區關工委,組織“五老”志愿者23人,結對幫教失足少年21名。這21名緩刑少年中,15人已結束緩刑考驗期,有14人現已走上工作崗位,有的由于表現出色還當上的單位的部門主管,1人在緩刑期內認真學習,取得了大專學歷,目前正在準備專升本考試,無一人重新犯罪。

失足少年小強喜歡到網吧上網,也因此交上了一些不健康的朋友,怎樣能讓小強遠離這個圈子呢?法官楊建忠和李老三番五次上門找小強和他的父母談心,最后在他們的努力下,盡管家里經濟拮據,父母還是給小強買臺電腦,既滿足孩子求知和娛樂的欲望,也給小強重新塑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為了讓小強對生活充滿信心,李老經常用私家車帶著小強一家游覽蠡湖新城,以心換心,無私奉獻終于換來了失足少年的可喜變化和家長的信任。失足少年的社交圈純潔了,生活隨之也邁上了健康的軌道。

小剛被判處緩刑后,盡管當時已通過了學歷考試,但有關學校擔心敗壞名聲,將學歷證書扣下不發,北塘區法院少年庭和關工委劉老立即奔赴該學校,一方面向學校有關領導宣傳法律,指出小剛雖然犯了錯,但他已經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學校不能因此歧視甚至剝奪他的合法權益。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對教育、關心青少年成長,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經過多方努力,學校很快將學歷證書發給了小剛,讓這位失足少年圓了大學夢,對人生充滿希望!一位失足少年家長說,孩子重新做人難,是法官給予了做人的決心和勇氣。

就業對小王來說是奢望,也是父母的一大心病。但是,不管那家公司對有前科劣跡的小王都心有余悸,有半年多閑在家里沒有事做,甚至身邊熟人都不敢接近。為此,法官和“五老”成為小王的職業介紹人和擔保人。先是通過網絡、報紙等窗口尋找就業信息,然后,鼓勵小王前去應聘,但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門外。當有一家涉外賓館有意向錄用小王時,法官會同結對幫教的李老出面為小王說情,終于使賓館錄用了小王。據介紹,現在14位失足少年都有了工作,他們十分感激法官和“五老”。

六年的幫教實踐,北塘區法院已經形成了“七個一”的制度化、規范化的跟蹤幫教模式,即通過共同主持一次簽字儀式、開展讀一本好書活動、每月一次定期聯系、每季度組織一次思想匯報、每半年或一年組織開展一次主題活動,這種“忘年交”的幫教模式,給失足少年的人生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司法也走出了一條社會聯合幫教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