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無錫訊:“知百姓冷暖,辦為民實事”,這是南長法院近年來堅持的一項司法為民原則。南長法院秉持這一原則,努力延伸司法審判職能,有效拓展服務民生的工作平臺,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

一是走進社區。法庭積極貫徹落實“三項承諾”以來,采取了走出法庭,走進社區的方式,選擇典型案件到社區進行現場調解,充分發揮社區了解當事人實際情況的優勢,使法院和社區在調解民事糾紛中形成合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二是走進行政機關。行政庭積極建立和完善與轄區內市工商局、環保局、交通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勞動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行政機關的經常性溝通機制。通過授課培訓、旁聽庭審、座談交流等形式幫助行政機關總結敗訴原因,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意識和水平。

三是走進街道院每位黨組成員與轄區六個街道實行穩控工作掛鉤聯系制度,分管領導與立案庭有關人員,隨同區政法委、區穩定辦、信訪局、民政局、公安分局、建設局、區拆辦等部門負責同志,深入街道現場辦公,與當地黨政一把手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共同分析,逐案過堂,研究對策。

四是走進企業。民二庭定期走訪轄區內的銀行、無錫威孚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無錫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傾聽銀企意見和建議,了解銀企的法律需求,提供預警信息,提高銀企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引導市場經營活動的規范化、法制化。

五是走進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經常深入學校上法制教育課,充分利用審判資源,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運行機制。

六是走進家庭。對災區原告為債權人的案件特事特辦,突破先予執行程序嚴苛的審批手續,將為災區原告在三小時內火速執行到的5萬元先予執行款及法院自發捐助的1千元愛心款親自送至原告家里。

七是走進看守所。刑庭法官逢年過節走進看守所,通過向少年犯贈送書籍、日用品,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幫教,鼓勵其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爭取早日回歸社會,重塑人生。

八是走進福利院。南長法院了解到社會福利院孩子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缺失,為消除其感覺自身是受害者,不找工作,企圖不勞而獲的消極思想,刑庭走進福利院。將福利院作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之一,利用寒暑假組織其中的青少年旁聽開庭。

九是走進電視臺。利用電視臺受眾面廣、宣傳影響大、百姓喜聞樂見的平臺優勢,做到專題重磅宣傳和個案頻繁宣傳的有機結合。選擇警示教育意義重大的欄目在中央電視臺《經濟與法》,無錫電視臺《庭審直擊》上播出,平時經常性地聯系地方媒體對百姓關注的反映民生的普法題材予以報道。

十是走進工地。刑庭配合新道交法的實施,選取文化程度比較低,平時較少機會系統地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教育的工地進行普法宣傳,針對工程車造成道路交通事故頻發的隱患,對農民工加強交通法規知識,文明遵守道路交通規則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