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鐘樓法院實施八項工程 促進作風轉變
作者:常州市鐘樓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08-05-27 瀏覽次數:851
本網常州訊:常州鐘樓法院結合大討論 大學習活動,根據該院干警思想工作實際和法院的工作特點,扎扎實實地實施了“八項工程”,促進了干警紀律作風的轉變,使作風建設教育活動初見成效。
1、暖心工程。在立案大廳,黨組領導輪流接訪。在信訪接待大廳、立案庭和基層法庭等"窗口"單位實行首問責任制,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真正做到"接待群眾熱心、聽取陳述專心、解答問題耐心、講解法律細心"。組織干警開展"送溫暖,講奉獻"活動,定期回訪孤寡老人、傷殘病人等弱勢群體的當事人,樹立了人民法官親民、愛民、熱情、負責的良好形象。
2、便民工程。實行電話立案、網上立案、節假日立案,預約開庭、上門開庭和"五化速審"等制度,為當事人提供各種訴訟方便。認真執行司法救助、訴訟費管理辦法、先執行后收費等相關規定,讓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最大限度實現群眾合法權益。
3、陽光工程。嚴格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公開對法官的監督制度,做到公開舉證、公開質證、公開認證;實行執行和審判監督程序的公開聽證。以公開促公正,讓勝訴者贏得光明正大,讓敗訴者輸得心服口服,讓旁聽者聽得明明白白。
4、和諧工程。積極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民商事審判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建立調解聯動機制,實行互動調解。在法院內部形成院、庭負責人、承辦法官等聯動調解格局,在法院外部借助當事人所在單位、與案件有關的上級主管部門、當事人親朋等參與調解,實現調解工作的社會化。今年以來,該院民商事案件的調解、撤訴率達到了75%,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
5、效率工程。強化"遲來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沒有效率的公正就不是真正的公正"的職業意識,向管理要效率、向改革要效率、向科技要效率,通過微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完善了審限預警、延期報批、審限通報、黃牌督辦、超期懲處等各項制度,嚴格審限管理。今年以來,該院收案數量上升了19%,采取即立、即審、即結的方式結案的達20%,平均審限比法定審限縮短了三分之一,節約了司法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
6、鐵案工程。建立完善審委會定期分析審判工作形勢、聽取業務部門工作匯報、總結審判經驗、研究普遍性法律適用問題、旁聽庭審等制度,加強對審判工作的宏觀指導。完善以審判監督庭為主體,以案件質量評查、審查為內容的審判質量微觀管理機制,每月將案件評查的結果以"案件評查月訊"的形式在院內通報。加強對合議庭和獨任審判員的監督,嚴格實行辦案責任制,確保獨任審判員依法正確履行職權,并通過推行判前評斷、裁判文書展示、辦案能手評選等制度,全面提高法官的司法水平和裁判質量。去年以來,我院各類案件質量的綜合考核成績均居全市基層法院前列。
7、廉政工程。制定了《法官八小時以外行為守則》和《干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對干警八小時以外行為的約束和監督,與干警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聘請了30名社會各界人士擔當監督員,構筑起法院、家庭、社會一體的監督制約防線,使法官保持在物質利益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純潔與清廉,遠離不當利益,遠離腐化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維護司法尊嚴和公信力。
8、文化工程。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從細微之處規范法官的儀容儀貌和庭審用語,教育法官注重在公共場合的言行舉止,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懷疑。將干警職業道德狀況納入崗位目標考核,通過深入開展法官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干警恪守職業道德的意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思想,形成愛崗敬業的文化氛圍,營造以人為本的法院文化。
該院通過實施以上工程,較好地解決了干警在學風、思想作風、審判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樹立了法官政治堅定、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進了隊伍的作風建設,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