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法院學習抗震救災精神抓根本重實效
作者:徐明成 發布時間:2008-05-22 瀏覽次數:786
擁有“省人民滿意法院”、“省文明行業”等40余個榮譽稱號的淮陰區人民法院,在編人員96名,在審判執行一線的法官36名。2007年收案4433件,審執結4402件,一線法官人均結案122.3件,其中5名法官辦案超200件;2008年前五個月收案2741件,審執結2294件,一線法官人均結案63.7件。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淮陰區法院黨組要求全院干警恪盡職守,大力發揚“團結拼搏、堅韌不拔”的抗震救災精神,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便民、利民、為民,創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法院,是淮陰區法院全體干警的不懈追求,是他們親躬親歷的不懈實踐。在學習這次抗震救災精神、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進程中,淮陰區法院更是把集中精力做好民生保障和服務工作作為一個重點。他們在深刻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親臨災區一線指揮抗震救災、關愛災區群眾等博大民生情懷的基礎上,以司法為民為著力點,不斷健全和完善便民利民護民的司法措施,積極關注和依法保障、服務民生,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一是進一步落實便民措施。設立更加便利、快捷、公正的立案審理機制,方便群眾訴訟。在立案大廳備有桌椅、茶水、報紙,便利前來立案的當事人,完善和落實雙休日、假日法庭、巡回審判制度,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為書寫訴狀有障礙的當事人辦理口頭起訴,讓司法工作真正惠及廣大群眾;將案件審判流程張貼上墻,置放與訴訟有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庭大廳設立導訴臺,指導當事人訴訟;堅持巡回審理,對一些有教育意義或當事人行動不便的案件,法官深入當事人家中、田間地頭,就地開庭,今年以來該院已巡回審理案件49件;二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積極拓展司法救助途徑,認真落實訴訟費緩、減、免的規定和執行司法救助基金制度,加強對特困群眾及老弱病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救助工作,確保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有理有據的當事人打得贏官司。2003年以來,該院已為1400余件案件的當事人辦理了緩、減、免交訴訟費253萬元。針對交通事故、刑事附帶民事等因人身傷害形成的賠償案件及農民工工資案件的特困案件申請執行人,淮陰區法院將向區政府爭取的救助基金予以發放,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加強調解,促進案結事了。該院把調解工作貫穿于立案、審理、執行全過程,著力做好涉及群體利益、集團訴訟、社會關注案件的調解工作,達到有效化解糾紛,促進案結事了、利于社會穩定的司法目的,該院近年來的調解撤訴率達70%。四是妥善審理民生案件。對涉及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醫療事故糾紛等類型案件,著力化解各類社會矛盾,促進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當地群眾稱贊說:“通過一件件案件的審結,淮陰區法院法官將公正司法、司法為民這個對人民群眾的承諾,認真落實到了審判過程中,神圣的天平已在人民群眾心中矗立起來。”五是加大執行力度,努力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該院充分發揮執行工作維護生效裁判、實現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職能作用,切實加大執行工作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執行威懾機制和聯動機制,形成執行合力,努力解決“執行難”問題。今年以來,該院已執結各類案件653件,執結率達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