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淮陰法院認真貫徹懲教結合、寓教于審的方針,以挽救失足青少年為少年工作方向,采取積極措施,防患于未然,取得了明顯成效。兩年來,該院共跟蹤幫教失足少年136人,未發生一起重新犯罪的現象,今年該院正積極爭創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

一是堅持預防為主。該院把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式,把學校作為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派業務能力強的法官到中小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不定期到學校進行普法宣傳,為學生舉行法制講座。同時選擇一些可以公開開庭或有典型意義的案件,組織學生旁聽,對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是開展庭前幫教。該院在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后,當即向其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發放未成年犯調查表,調查其基本情況、犯罪原因,從中了解未成年犯本人及其家庭情況、家庭管教情況、平時表現、犯罪原因等,找準幫教的切入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感化,使其認識所犯之罪的危害性,促其主動悔罪。

三是建立特殊課堂。該院建立未成年犯幫教課堂,進行判后延伸服務,及時通過未成年犯的家庭、學校、單位、社區或村委會等力量參與幫教,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進行面對面幫教,共同剖析未成年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教育,敦促其走上正道。今年清明節前,該院還組織多名少年犯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向烈士敬獻花籃,利用這一機會對未成年犯進行再次教育,收到了較好成效。

四是強調慎用刑罰。該院針對未成年犯尚處于成長時期,具有相當大的可塑性,易于接受教育,改造可能性大,重歸正途的機會大的特點,盡量選擇適用非監禁刑,達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對必須適用監禁刑的,也是積極做好未成年犯的思想工作,讓其認罪并服從改造。同時,該院在結案后及時向未成年被告人的監護人、未成年犯所在的學校發出司法建議,為其創造利于改過自新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