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農村,看到的是沒有見過的景象,回憶的是遙遠的過去,書寫的是對農村、農民未來的憧憬。

讓法官走進農村,讓法律走進農村,把問候帶給農民,讓溫暖融化民心。

?題記

  

徐州市委書記徐鳴撰寫的《下鄉訪貧記》,帶給睢寧法院深深的震撼。徐書記訪問的正是該院所處的縣城,盡管這里曾經走出了無數法院的干警,盡管曾經面對無數這里的百姓,盡管保護了這里的安寧,可是,卻從沒有真正走進過農村,走近農民。對于一個基層法院而言,這是何等的失職,書記的報道,何嘗不讓鐵面的法官感到揪心。

和煦的春風,翠綠的原野,隨著一批批身著制服的法官穿梭于田間小道,一場以引導和督促法院干警主動深入農村,走訪農民、傾聽民聲、體恤民情,同時積極探索、總結涉農案件的審理、執行方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高效、快捷的司法保障的活動轟轟烈烈拉開了帷幕……

零距離服務

“我們渴望了解法律,以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我家與鄰居的土地糾紛,村支部書記有權解決嗎?”,“我家的樹被人砍了,村干部出面調解,我不服,該怎么辦?”一個周日的上午,睢寧法院召集村民參加法律宣傳講座。60多位農民聚集在村委會會議室,不斷地提出疑問。副院長張劍一邊講解法律知識,一邊介紹法院實行便民訴訟、對貧困群眾減、免、緩訴訟費用等服務措施。上門講法,不僅讓農民學到了法律知識,一些糾紛矛盾經過法官們的現場調解當場消除了。

該村村委會主任提供了一起“怪異”的離婚案件,一起親生兒子攜生父與生母離婚的案件。兒子在金錢與虛榮面前拋棄懷他十月并養育二十余年的母親,丈夫在美色面前薄情于他同床共枕二十余年的妻子。經村委會反映,這原本是個幸福的家庭,只是由于物質條件的改善導致今天的局面。法官沒有立即和當事人取得聯系,但得知當事人也在這25戶居民中時,采取了現場說法的方式,向農民釋明法律的同時闡述人性的本能即真、善、美的內涵,一個多小時的樸實話語觸動了不孝的兒子和薄情的丈夫,最終三口之家和好如初。    

“法官下鄉”讓百姓受益頗多,干警了解了他們轄區的服務對象,了解了他們生活的疾苦,了解了他們的知識面貌,了解了他們的風土人情,為農村、農民打官司提供更多的便利。去年以來,該院共辦理涉農緩、減、免案件107件,為農民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15.79萬元,12名困難農民申請人在人損害、贍養、撫育等被申請執行人無履行能力的案件中得到了法院的司法救助。

零距離溝通

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讓法官干警們服務民生的意識更強。  

2007102717歲的胡娟騎電動車將14歲的中學生李夢夢撞成腦震蕩、枕骨骨折。事后,胡娟因遭到家人埋怨負氣離家,她母親吳以俠支付了近7000元賠償款后對剩余醫療費等損失未及時賠償。李夢夢因此起訴胡娟,要求賠償各項損失1萬元。321上午9時,李夢夢的母親劉紅和代理律師準時走進睢寧法院出庭。法官許雪樵得知吳以俠腳骨骨折不能下床,便與原告方一起來到吳以俠家里。看到其家境簡陋,許雪樵意識到,1萬元對于這樣一個農村家庭無疑是筆巨款,于是立即在床榻前主持調解。吳以俠真誠地向劉紅道歉并表示無論怎么困難都繼續賠償,并主動提出訂立違約條款。同樣身為人母的劉紅被吳以俠的真情和這個家庭的窘境打動,自愿放棄4000元訴訟請求。

近年來,該院受理的因農村水費征收引發的糾紛呈現上升勢頭,一度曾達326件,而該類問題的發生和農民群眾認識有誤,繳納水費積極性差,基層干部收繳方法簡單粗暴以及收費政策的不完善有關,該院把水費征收和服務農村農民生產聯系起來,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從維護農民權益和鼓勵農民生產的角度提出了規范征收管理,減免農民生產用水水費征收的司法建議,為農民發展經濟開路,減輕農民稅費負擔。   

零距離開庭

今年以來,該院注重赴農村、田間地頭巡回辦案,通過深入基層,發現矛盾糾紛等不和諧隱患,及時調處化解,為農村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村委會大院,雜草叢生的地上,還有幾處水洼,支起三張破桌椅,屋檐上懸掛起國徽,法官、書記員、原被告一個不少,一個簡易的法庭就建好了。原告是兩位古稀老人,被告是膝下的子女,這種微妙的關系引來了不少圍觀的群眾。老人不肯讓步,子女據理力爭,雙方僵持不下,法官多次提出調解方案均未采納。第三次,法官仍然心平氣和地做老人和子女雙方的工作,群眾也看不下去,紛紛勸雙方接受調解,村委會主任也出面勸說。在被告口頭松動表示接受調解意見的情況下,張法官拿出了最后的調解方案再次做原告那位固執的老媽媽的工作,終于,老人同意了,一個眼看著破碎的家庭又恢復了往昔的和睦。簡單的一個庭,三次開庭,這一次還足足作了4個小時的工作,庭開完了,法官很累,卻感到欣慰,因為累得值,調解一個案件是小事,通過巡回法庭,讓百姓看到了法院審判工作的辛苦,看到了法官工作的不容易,也看到了折射的司法為民的心,收獲這么多,何樂而不為呢?

2003年以來,睢寧法院堅持巡回審判制度,尤其在張圩設立的巡回審判法庭由于效果良好,使該地的人身損害案件大大下降,而其他開進學校、走進社區的巡回法庭也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在一起相鄰權采光案件處理過程中,該院設立的巡回法庭不僅辦案到村里,更是為了確保審判的公正,親自到田間地頭丈量土地,在三個多小時的調查后,看到法官認真的態度和耐心的調解下,原本矛盾激化的兩家當場握手言和,并對法官的敬業精神表示了由衷的贊嘆。

在這項意義深遠的活動中,受益的不僅僅是農民,更是法院干警,天平之光照亮的不僅僅是農村、農民,而是照亮著每一個人,為田野多播一顆良種,為生活多添一道光彩,為法治的晴天增添一抹亮彩!“走進農村,走近農民活動,將作為睢寧法院的民心工程延續下去。”睢寧法院院長陳英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