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法院公安聯手 “訴警對接”雙贏
作者:喻赤 黃穎 杜云昌 發布時間:2008-04-15 瀏覽次數:831
本網鹽城訊:東臺法院時堰法庭以大調解機制為依托,主動與公安機關基層警務工作相銜接,共同建立“訴警對接”互動機制,在第一時間化解了許多社會矛盾,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這一做法受到省高級法院和公安廳的高度評價,最高人民法院也以轉發信息的形式給予了肯定。
2007年3月,時堰法庭針對轄區內交通事故頻發、一般侵權類案件增多,相關司法資源利用不夠及時、充分的實際情況,與轄區公安派出所、交巡警中隊聯手探索建立“訴警對接”工作機制,協同解決糾紛,化解矛盾。一年來,法庭案件結收比同比上升了8.2%,調解率上升了11%,上訴率下降了6.4%。2008年3月,東臺法院與東臺公安局在轄區鎮派出所正式掛牌成立“訴警對接工作室”,并建立“訴警對接”協調小組,規范化、常態化開展工作。
在“對接”的具體過程中,雙方直接對農村“三養”、一般人身財產侵權、相鄰關系等糾紛案件進行協作,努力讓當事人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讓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公安派出機構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法庭派員到場進行法制宣傳并依法協調,充分發揮當場立案、公開審理、確認調解的司法功能,鞏固公安機關的調解成果;法庭在法律文書送達、證據保全、訴訟保全、案件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公安機關派員協助。2007年,時堰法庭共委托公安派出機構調解交通事故等糾紛案件36件,其中達成協議26件,占72%,既及時地化解了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去年以來“訴訟爆炸”給人民法庭帶來的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現象。一年來,該庭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同比減少了4.2天,審判人員人均結案數上升了41%。
2007年,在配合處理轄區內3鎮環污整治、2個鎮的工業園區建設、時堰老鎮區改造、204國道改道拆遷等工作中,“訴警對接”工作機制也發揮了顯著作用,獲得轄區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