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寧法院依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作者:商東 發布時間:2008-04-09 瀏覽次數:1058
本網常州訊:近日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二等功的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過去一年的工作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天寧區委、區政府兩次來到天寧法院,為該院頒發了“服務大局貢獻獎”和“司法大調解化解社會矛盾貢獻獎”。在地方政府一年兩授貢獻獎的背后,我們了解到該院為一方穩定、發展、和諧依法開展審執工作所做的一切……。
案件審理有創新
該院在審理案件時不就案辦案,不斷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入推進做好訴調對接工作,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去年他們相繼在勞動爭議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等領域進行了訴調對接工作的有益探索,在轄區6個街道設立“訴調對接工作站”,在區婦聯、公安天寧交巡警大隊設立巡回審理點,在法院設立特邀調解員辦公室,構建了“六站、兩點、一室”訴調對接工作網絡,與相關部門調解各類民商事案件和糾紛500多件(起),舉辦調解培訓班6期,指導調解組織調解個案61件。天寧區個體工商戶洪月烽深有感觸地告訴我們,因為生意周轉,他欠鄰居的錢沒能按時還上,當鄰居把他告上法庭時,是法院和街道的同志從中調解做工作,使鄰居同意延長還款時間,解決了他資金周轉上的困難。
金融、保險、醫療糾紛和行政訴訟案件是近年來法院不斷增加的熱點難點案件,該院地處中心城區,這類案件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他們不斷探索審理這些案件的方式方法,去年妥善審理此類案件526件。在這些案件的審理中,他們針對金融、保險、醫療糾紛和行政訴訟案件專業性強的特點,挑選經驗豐富的審判員組成固定的合議庭精心審理此類案件,實現審判組織的專業化。另外還選任具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民陪審員介入這些案件的審理,于庭前、庭中、庭后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支持。為確保把此類案件辦成鐵案,該院分別成立了4個專業咨詢委員會,聘請金融、保險、醫療機構和法律界的專家分別擔任各專業咨詢委員會委員,請他們對案件審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專業問題作出權威性的解釋,真正使審判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案件執行有新招
該院審理這些案件還注意結合審判實際,完善司法建議機制。他們定期走訪金融、保險、醫療機構和行政機關,對審理、執行中發現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預防對策和司法建議。去年該院向上述四類機構、機關發出司法建議38件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天寧法院地處經濟較發達地區,執行案件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逐漸增多。該院注重理念創新,嘗試新的執行方法,不僅受到社會的好評,還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去年該院受理了這樣一起強制執行案件:高某的丈夫拖欠朋友26萬元后出逃失蹤,被朋友告上法庭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由于丈夫2年多杳無音信,下崗的高某只能依靠打零工與患病就學的女兒相依為命,家中生活十分困難,水、電、電話、煤氣都因欠費被停了,孩子兩年多看病、讀書的費用都是社區、鄰居捐助的,根本無力償還這26萬元欠款。
法院了解情況后,經過審委會的充分研究,一致同意在依法執行的前提下,實施人性化操作,在保障被執行人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上,大膽嘗試“以大房換小房”執行方式來化解案件糾紛。執行法官經過多方協調,爭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后,決定將高某的房屋進行拍賣,房屋拍賣所得款扣除26萬元欠款后,余下的錢為高某購買一套小戶型的房子以保證母女居住。同時強調必須在保證高某母女搬進小戶型房子后,再對目前居住的房屋進行交接。
經過執行法官周密細致的工作,申請執行人很快拿到了欠款。而高某也感激地對法官說道:“你們不僅幫我了卻了多年縈繞在心頭的一樁心事,還忙前忙后幫我細心周到地安排好房子,讓我和女兒依舊感受到家的溫暖。”
為讓“官司好打錢難要”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該院還在轄區內各街道、社區、部門、行業協會等建立了55個協助執行工作小組,并在各街道專設協助執行工作聯絡員,聘請街道、社區志愿者擔任協助執行工作信息員,形成了大協調的和諧執行機制。該院還不定期召開執行大會,在當地媒體上刊登公告,限制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老賴”進行高消費,有效地執結了一批“骨頭”案。
為政府排憂解難
改制企業遺留問題案件的審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去年該院受理的4件涉及區、鄉屬企業改制遺留問題的案件全部妥善審理完畢,為國家、集體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收回土地97.2畝,有效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依法保障了改制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鈍化了社會矛盾,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眾的好評。
該院受理的這些案件,原告均為代表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管理者或所有者的區政府(區財政局)和村民委員會,被告均為改制后的企業。為依法辦好這些案件,該院院領導親自掛帥,成立了精干力量組成的專業審判組。針對企業改制材料涉及面廣、規章制度較多特點,辦案人員從工商、財稅、土地管理、勞動保障等各環節入手,收集原始資料,走訪原經辦人摸清改制企業的沿革、改制時的財產狀況,理清涉案改制企業的來龍去脈,做到把準脈搏,對癥下藥。根據整理出來的材料,他們會同工商、國土、司法、財稅等職能部門,進行專案討論,認真剖析,從企業改制的程序與效力、產權界定、當時法律、政策的相關規定等方面入手,理清改制企業存在的問題,對暴露出來的改制企業主要負責人可能涉及違法、違紀的情況,商請檢察院、紀檢監察部門進行排查。對于涉及土地征用或房屋拆遷的案件(土地性質由集體變為國有后,這些企業未如實說明巨額補償財產的歸屬情況,而是全部收入自己囊中),該院會同財政、土管、拆遷公司、改制企業等聯合辦公,對照改制公文及當時的法律、政策,分清科目,理清產權歸屬,逐筆核算,做到賬目清晰,使企業心服口服。
在辦案中該院注意兼顧企業的生存、發展、產業調整的需要和職工的切身利益,在審理中不搞一刀切。如常州某棉織廠由于市場影響,紡織行業的不景氣,企業發展遇到資金不足等困難,該院一方面明確國家、企業的各自權利,同時也照顧企業困難,使應返還政府的補償款分批分期進行,以緩解企業的經濟壓力。
為群眾爭取利益
為依法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該院在傳統節日到來和開學之前,注重為弱視群體開辟審執綠色通道,要求審、執部門把“拖欠勞務、民工工資案件”、“贍養撫育案件”、“矛盾大、易激化案件”進行清理后,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構建和諧社會。讓那些“官司在身”的工人、農民、孩子、老人過好節日。
這些案件在審執過程中,該院注意分析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爾后根據每個法官的辦案“特長”,把案件進行分配,要求審判部門法官在審理案件的前中后期把調解貫穿其中,速調或速判。執行部門法官必須克服任何困難,窮盡一切方法和手段執結案件。
工作中,該院法官們不顧嚴寒酷暑,上門、到工地、到企業,動之以情、曉之以法做當事人雙方工作。有的前往外省市尋找當事人。有的多個寒夜在室外守候當事人,克服種種困難將這些案件審結和執結。
去年該院利用“綠色通道”審執結這類案件76件,為21名學生開學前及時送去了學費和撫養費。去年年底,當河南、江西、安徽、山東的100多名外來打工人員,高興地到該院領取法官為他們執行到的常州某倒閉企業欠他們的工資款,并得知法官由于連續多日為他們加班辦案已感冒掛水多天,而且還堅守崗位為他們兌付工資時,很是感動。于是紛紛上街買來了水果等營養品,但被法官婉言謝絕。該院領導告訴我們,他們為弱勢群體開辟的審執綠色通到今后將一如既往為民服務。我們還了解到,該院為確保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去年對211件案件的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5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