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太倉法院“統分結合”推進青少年維權工作新進步
作者:羅震 發布時間:2008-03-26 瀏覽次數:768
本網蘇州訊:太倉法院在上級法院的領導下,結合地方優勢,以爭創省級“青少年維權崗”為目標,推行“統分結合”的工作方針,提高青少年維權工作的水平。
第一,統而有力,擴大青少年維權工作聲勢。由院長親自牽頭,各部門負責人親手落實,整合各庭室骨干力量,變“各自為戰”為“統一會戰”,形成維權工作合力。1、立足審判工作基點,統籌審判方法。專門制定了分解到個案的跟蹤程序,將涉少案件的立案、審判、執行,到審判監督、回訪、反饋作為一個整體,庭室之間實行案件適時交流和資料共享,構建青少年維權工作鏈,防止審執工作中出現盲區。2、聯合活動,擴大宣傳教育力度。由幾個庭室的精英骨干人員聯合,著眼“事先維權”,將加大對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師生的法制宣傳教育作為工作重點,上門進行法律授課、指導開展法律教育主題班會,充分利用學校的家長會、家長學?;顒?,通過學校平臺進行普法教育。
第二,分而有序,注重青少年維權工作實效。把青少年維權工作任務分配落實到庭室和個人,細致分工,密切協作,提高維權工作的整體效力。1、分解要求,分工到庭。立案庭開辟涉少案件綠色窗口,強化訴訟指導工作。刑事審判庭進一步加大“心理輔導員”機制效用,推進對少年犯的“感化、教育、挽救”工作。民事審判庭繼續推行“致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班主任一封信”做法,對離婚案件中的青少年權益予以特別關注。行政審判庭加強同婦聯、關工委等行政機關的協調聯系,凝聚各界力量推進維權工作。審判監督庭強化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人民法庭發揮基層優勢,與轄區內學校推行“院校共建”活動,設立青少年維權基地。2、分工到人,推廣“一對一幫教”做法。選擇業務能力強,并掌握一定心理學、教育學的法官,與未成年被告人結成“一對一”的幫教對子。幫教法官參與幫教對象案件審理和案后回訪的全過程,以書信、電話、上門等方式保持聯系,并向幫教對象所在村舍、學校、家庭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情況,及時調整幫教方法,使幫教工作效果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