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鎮江訊:今年九旬的老人孔某原本生活在揚中市某福利院內,靠著自己的退休金安享晚年。由于年邁多病,孔某微薄的退休金在除去日常的生活開支后難以滿足看病就醫的需求。于是孔某向二個兒子提出了支付撫養費的要求,而孔某兩子均不予理睬。無奈之下,孔某將其兩子告上法庭,要求其履行相應的贍養義務。

本來這是一起簡單贍養案件,而庭審的過程卻異常復雜。孔某年老耳背嚴重,幾近全聾且思維混亂,說話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甚至在激烈的法庭辯論中還打起瞌睡,發出了輕微的鼾聲。而兩被告對孔老的贍養問題消極應對,互相推脫。長子孔甲已年過六旬,其態度強硬而冷漠,稱其有病在身,經濟狀況一般,自身尚難保,不同意將老人接回家中照料或支付贍養費。而次子孔乙則表示自己尚有智障孩子要照顧,妻子又體弱多病,無力再照顧父親,僅同意支付部分贍養費。看到一家人竟以這種方式見面,承辦該案的包法官不禁為之動容。

休庭時,包法官對孔甲和孔乙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和他們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找到了家庭矛盾的癥結所在。原來幾十年來兄弟倆存在一些誤會,孔甲認為孔某偏愛孔乙,對其有失公允。而孔乙則認為孔甲在經濟上得到的實惠較多,就該多盡贍養義務。

包法官在找到問題的癥結后遂對孔甲和孔乙的不妥行為進行了批評和教育,指出尊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值得社會弘揚的精神財富。親情重于泰山,血濃于水,烏鴉尚知反哺,兒女自當盡孝。經過長達兩個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兩兄弟終于解開了壓抑在心中多年的心結,孔甲爽快的表態,愿意將父親從某福利院接回家中照料,而孔乙也主動表示愿在經濟上多出點力。

最終,該案得到了妥善的調解,九旬老人孔某晚年生活有了著落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