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調解率的背后
作者:馬娟 發布時間:2008-03-18 瀏覽次數:3090
2008年1月調解率100%,2月調解率98.3%,3月截至14日調解率96.2%,一季度平均調解率98%,這是睢寧縣人民法院李集法庭2008年度向該院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花園式法庭”創佳績
假山怪石嶙峋,小橋流水,芳草怡人,花木錯落有致,乒乓球室、羽毛球場、太陽能浴室、食堂、宿舍一應俱全,李集法庭經過三十載的滄桑變化,打造出了如今的“花園法庭”,一個規范、文明的司法為民的小窗口。1995年,“江蘇省最佳人民法庭”稱號;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徐州市“先進人民法庭”稱號;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徐州市“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徐州市法院先進集體”稱號;2004年,獲“江蘇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徐州市青年文明號爭創單位”和省高院推薦的省“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
點點滴滴的榮譽凝聚了耕耘這片土地法官們辛勤的汗水,彰顯的是他們執法如山、清廉如水、堅強如鋼、勤政愛民的情懷。
“規范化試點”巧調解
在徐州市25各基層人民法庭中,李集法庭一直走在前面,該庭按照規范化試點的要求,率先完成了法庭達標任務本著“教育經常化、管理制度化、服務優質化、司法廉潔化”的要求,不斷提高“審理疑難復雜案件、訴訟調解、司法優質高效、做好群眾工作、指導人民調解”能力。
無論時間如何變遷,李集法庭司法為民之心不曾改變。堅持“案結事了,定紛止爭”的司法調解目標,精心審理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三養”、離婚、土地承包經營、鄰里損害索賠等涉農案件,不斷提高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司法能力,以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為新農村建設“充氧助燃”,維護了村民鄰里的和睦團結,保障了農業生產秩序。
該庭為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不斷探索調解新方法,游刃有余地調處矛盾糾紛。運用心理療法,即對于部分爭議不大的民事案件,快速、準確地抓住當事人的訴訟心理調解案件。有些原告起訴到法院,只是為了出一口氣,討一個說法,尋找一點心理平衡。對于這樣的案件運用心理療法結案效果明顯。運用過錯剖析法結案,即處于中立、出于公心地劃分清楚當事人的責任,讓其信服,然后,根據雙方過錯大小、經濟狀況等因素進行調解。運用分頭調解法,即在庭前、庭中休庭后或庭后,由承辦人分別找雙方當事人了解案件實質性問題,通過溝通,找準調解突破口,講明不愿意調解或調解不成的利害關系,促成調解。運用親情融解法,即對于“三養”糾紛等案件,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情理觸動當事人靈魂,使雙方求同存異,案結事了。五是運用冷處理法,即對于互不相讓的離婚糾紛等案件,讓雙方冷靜考量一段時間后,并在此期間暗中請當事人親友做其思想工作,使雙方矛盾有所緩和后,乘熱打鐵,加大調解力度。運用交叉調解法,即在原承辦人調解未果時,由原承辦人提出換人(包括人民陪審員、法官助理、書記員、領導等)調解。
調解率的大大提高顯現了該庭審判理念的提升,在全院中樹立了規范化試點的榜樣,也為該院民商事案件提供了好的做法和可供借鑒的經驗。
“青年文明號”得民心
李集法庭式名副其實的“青年文明號”,四名年輕的干警組成了這個優秀的集體。人民法庭面向的是基層農村,他們便多了一項神圣的使命??服務新農村建設。他們也用行動踐行著對人民的承諾。
該庭干警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利用立足基層、面向農村的特點,發揮自身優勢,作出了積極貢獻。該庭干警多次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打掃衛生,為困難學生送去學習用品,為貧困戶送去面粉和油。
同時該院和當地黨委簽定了共建方案,從普法宣傳工作、行政執法工作以及人民調解工作三方面進行法治共建,通過座談和集中宣講的方式進一步拓寬法治宣傳的范圍和對象;通過對鄉鎮的行政執法水平的指導和法制宣傳工作,加大對計生、拆遷等工作的執法指導;通過定期組織鄉鎮人民調解員進行座談、指導和交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的巨大作用,在轄區內各社區設立訴訟聯絡員,以利于及時掌握案情,做說服教育工作;同時針對轄區內人身損害賠償案有所抬頭的實際,該庭采取到當事人所在村、組開庭、到事發地開庭的方法,擴大教育面、延伸辦案效果。
陽春三月,點點春光已經蕩漾在波光鱗鱗的水面,陣陣花香已經彌漫在幽幽綠地上,如一陣拂面的春風,李集法庭已經開始的新的播種,他們在期待著來年更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