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法院四項措施提高案件質量
作者:胡明 發布時間:2007-12-20 瀏覽次數:928
本網鹽城訊:案件質量是審判工作的生命線,是衡量一個法院法官整體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如何才能提高案件質量,打造出鐵案工程,創建一流審判業績?今年下半年以來,濱海法院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形成了一套既適合自身實際又能不斷促進案件質量提高的工作機制。
下半年的案件發改數較去年同期的發改數下降70%。其具體做法是:
一是在提高法官素質上下功夫。該院意識到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就不可能打造出高質量的審判成果。為此,在對法官的培訓上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大力鼓勵法官攻讀在職法學研究生,對報讀研究生的法官,在學雜費上給予報銷一半的優惠,并在法官提拔、晉升、晉級方面優先考慮,至今全院已有7人取得法學研究生學位;其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安排法官參加各種培訓、學術討論、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法院為法官授課,讓法官感受最新的法律知識和前沿的學術觀點、法學理論;再次,大興調研之風,把調研工作作為提高法官素質和促進審判質量上臺階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院掀起了人人參與調研,個個都出成果的格局,學術論文和調研成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所撰寫的論文首次獲得最高院獎勵。通過投入培養專家型法官體系,提高全院法官的綜合素質進而促進案件質量提高。
二是在發揮集體智慧上下功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何應對不斷涌現的新型疑難案件,確保案件在程序、實體和法律適用上處理正確,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形成鐵案工程。該院通過不斷的摸索、探求和思考,大膽在民商事審判方面首推疑難案件集體會診制,由民商事的業務庭庭長和資深法官組成疑案會診小組,規定各業務庭和人民法庭審理的疑難案件在合議庭合議得出結論后形成書面報告提交會診小組,由會診小組在每月召開兩次會議上對疑難案進行會診。自從開展會診制以來,會診小組已召開會議6次,討論各類疑難案件30多件,均沒有出現上訴被改判或發回重審、當事人纏訴的現象;其次是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不再是“一言堂”、走過場,對委員的議案工作進行考核,提前3天將案情發給各委員,對委員的意見進行書面記錄,每個季度公布考核的結果。使得各委員認真評判案件,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得馬虎大意。
三是在規范案件質評上下功夫。該院制定了《案件質量評查辦法》、《案件質量評查評分標準》、《案件質量監督領導小組工作制度》等規章制度。對已審(執)結的各類案件,由審管辦隨機抽取20%比例的案件從訴訟材料送達、庭審操作規程、證據認定、法律適用、裁判文書校對、案卷裝訂等幾個方面進行認真評查逐卷逐頁評查。對案件評查實行一案一卡制度,將評查結果記錄于卡上隨案存檔;建立案件質量季度通報及個案質量分析通報制度,將每個季度評查的結果形成審管通報在全院通報,點明具體的承辦人和案號,讓每位辦案法官緊繃案件質量這條神經。同時對上訴被改判或發回重審的,先由審管辦質評,再由紀檢部門調查案件審理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紀的行為。
四是在落實績效考評上下功夫。把發改案件列入法官的績效考核,并在其中占有相當大的權重。承辦人復議意見、審管辦審查分析意見及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意見均歸檔保存。發改情況記入個人檔案,作為職級晉升、先進評比及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個人被認定一件錯案的,扣除崗位津貼的二分之一,個人全年累計被認定錯案2件以上的,扣除全部崗位津貼,并取消個人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庭室全年累計被認定錯案3件以上的,取消庭室當年評先評優資格。由于措施到位,案件質量優良率從2006年的89.5%上升至2007年的96%。當事人纏訴、來信來訪明顯減少,2007年僅有6件,比2006年下降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