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淮安市淮陰區法院小營人民法庭在“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工作”示范點創建過程中,以“六項措施”突出堅持司法為民,努力追求“人民滿意”的奮斗目標,受到群眾好評。

一是設立導訴臺,方便群眾訴訟。該院小營法庭在大廳設立導訴臺,由審判人員輪流排班值日,為來訪群眾解疑答惑、指導訴訟、釋明權利,提供訴訟便利。

二是實行立案方式多元化。該庭推出網上立案,上門立案,預約立案等方式,推出“假日法庭”,實行“電子簽章”,更好地方便當事人訴訟。

三是堅持靈活的辦案方式。該庭采取巡回審理、就地開庭、田頭辦案等靈活多樣的辦案方式,努力化解糾紛,力爭達到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前不久,該庭審理的原告何某與被告周某贍養糾紛一案,原告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且生病行走不便,庭長帶領承辦法官,冒著酷暑,到老人家中開庭,其住處簡陋、悶熱,老人見到法官后情不自禁老淚縱橫。庭審結束后,汗水已經濕透了法官的衣襟,當事人和旁聽群眾深為法官們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四是加大調解力度,促進社會和諧。該庭堅持合法、自愿的調解原則,針對不同案件的不同特點,著重做好調解工作,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總結出調解“五法”,即分清責任法、換位思考法、矛盾淡化法、情理交融法、排難解憂法。今年上半年,該庭案件調撤率達70%以上。

五是認真做好信訪接待。該庭經常組織法官深入社區、課堂開展法律咨詢與服務。堅持接待日制度,處理來信來訪,接待中做到“五心”,即接待時熱心,傾聽時專心,解釋時耐心,困難時關心,解決問題時誠心。從而化解了一些矛盾激烈、情緒對立的信訪案件,為轄區社會的和諧安定作出了努力。

六是堅持服務上門,為客商提供法律幫助。該庭臨近淮陰工業園區,工作中能主動為外地來淮投資的客商們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當企業遭遇法律難題需要法律幫助時,他們鼎力支持,全力為投資者營造寬松和諧的司法環境。近年來,他們戰高溫、斗嚴寒,奔波數萬里,依法為轄區企業追回200多萬元債權,來淮投資客商豎起大拇指:“淮陰的司法環境真好,法官的工作效率真高,來淮陰投資我們一百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