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被盜引發相互猜忌 監控錄像還原事情真相
作者:劉光亮 發布時間:2014-04-28 瀏覽次數:468
因為家中錢財多次丟失,卻又苦于沒有證據證明是小偷所為,于是父母和兒子之間相互猜忌,卻又不敢報警,直到家中安裝監控視頻后,才使得原本和睦的一家人重歸于好。近日,句容法院審理了這起盜竊案件。
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晚上,家住句容某小區的李某夫婦吃過晚飯后回到家中,發現放在床頭柜抽屜里的9000多元錢不翼而飛。李某夫婦第一感覺就是家中被盜,可是在檢查了家中的門窗后等設施后,發現門窗并沒有被撬動的痕跡,于是李某夫婦就懷疑是兒子所為。在數次追問之后,兒子李某某“竟然”對此事一口否決,沒有要“承認”的意思。礙于情面,李某夫婦沒有報警,而是選擇了忍讓,希望能夠給予兒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到了2013年的4、5月份的一天,李某夫婦意外的發現放在家里6000多元的錢財又沒了蹤影。跟上次一樣,家中也絲毫沒有被小偷“光顧”過的痕跡。李某夫婦找到兒子李某某,要求其交代自己的錯誤行為。可是兒子李某某堅稱自己從來沒有拿過家中的錢財,甚至和父母大吵了起來。為了兒子的前途著想,李某夫婦再次選擇了沉默,沒有將這件事情張揚出去。
之后,李某夫婦吸取了上兩次的教訓,沒有把貴重的物品放在家中。可是到了8月份,李某存放在家中的十幾包香煙也莫名其妙的失蹤了。事后,李某夫婦感到奇怪,因為兒子平時不抽香煙,拿這么多的香煙沒有道理。在仔細的商量之后,李某夫婦決定在家中的客廳和臥室各安裝一個隱蔽的攝像頭,想徹底的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原來,早在幾年前,李某在句容經營了一家廣告公司,生意做得還可以,于是雇傭了一些工人為其干活。2010年的時候,被告人王某經人介紹進入李某的廣告公司工作。后來,由于被告人王某要為其父親繳納養老保險而手中沒有現錢,于是向老板李某借了一萬元錢周轉。到了2010年年底的時候,王某向老板李某辭職不干,既沒有要工錢,也沒有還錢。后來,李某多次找到王某向其索要借款,王某則以沒要工資為由拒絕償還。
2012年的一天,被告人王某在家中整理東西的過程中,發現了以前偷配的一把老板李某家中的鑰匙,于是將鑰匙收了起來。由于老板李某討要欠款追的緊,被告人王某便想用偷配的鑰匙進入李某的家中將當時寫下的一萬元欠條偷走。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被告人王某壯著膽子來到李某夫婦居住的樓層,在敲了門沒有反應后,用偷配的鑰匙打開了防盜門。進入房間后,王某四處尋找欠條無果,便順手偷走了臥室內的9000多元錢。直到2013年10月的一天上午,王某再次來到被害人李某夫婦家中行竊時,被隱藏在家中的攝像頭拍個正著。在查看監控錄像時,李某一眼就認出了之前為自己打工的被告人王某。李某夫婦隨即向警方報警,后王某被警方抓獲,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下半年至
經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鑒于被告人王某系累犯,依法應從重處罰,于是依法判處被告人王某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