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棄子女不聞不問二十年 法官四天執結十年撫育案
作者:喬昌運 周柯柯 發布時間:2014-03-12 瀏覽次數:460
近日,睢寧縣法院執行人員遠赴上海,千里執行,克服種種困難,僅用四天時間,順利執結一起長期上訪、困擾法院十年之久的“撫育費”案件。
許聲和被執行人丹丹通過他人介紹認識,很快墜入愛河,于
為使兩個孩子更好的生活,作為其法定監護人的許聲于2003年憤而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丹丹承擔給付撫育費的義務,法院依法判決支持了許聲的訴訟請求。判決生效后,丹丹并沒有主動履行義務,許聲于2004年4月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被執行人丹丹早已遠嫁他鄉,音信全無,在睢寧縣也無任何財產可供執行,執行法官多次到被執行人戶籍地了解情況,均無果而終,案件執行陷入僵局。
2004年1月該案件恢復執行后,由執行法官周柯柯辦理,如何能查找到被執行人的下落,成為該案能否順利執結的關鍵所在。執行法官通過走訪被執行人原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了解到被執行人丹丹已將戶口遷入上海。根據這一重要線索,執行法官通過當地派出所查到了被執行人丹丹的戶籍及住址。周法官迅速將該情況向院領導作了匯報,領導果斷指示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上海執行,同時考慮到申請執行人家庭生活非常困難,赴上海執行費用由法院先行墊付。
2014年3月執行法官周柯柯一行趕往上海,在對被執行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制定了嚴密的執行方案。在當地派出所的協助下,執行人員準確找到了被執行人丹丹的具體居住地。為不打草驚蛇,執行法官決定暫不驚動被執行人丹丹,先行展開查詢工作。相繼查詢9家銀行,結果只查到一萬多元,并依法扣劃了該筆存款。
一萬多元離執行標的還相差甚遠。執行工作又進入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是直接去找被執行人,還是另辟蹊徑查找財產?執行法官沉思后,決定繼續查詢銀行存款!通過詢問幾位“老上海”得知,上海浦口區網點最多的是上海銀行。執行法官經過分析后認為,被執行人有可能為了規避執行、隱匿財產,將其錢款存在遠離居住地的上海銀行的某個網點。根據當前已經扣劃了被執行人的一筆存款,有可能會打草驚蛇,執行法官顧不上吃午飯,連續作戰,和被執行人搶時間、賽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上海銀行浦口區的一個網點。經查詢,被執行人在該銀行網點有定期存款5萬2千元,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遂依法扣劃了該筆存款。讓連續勞碌近百個小時的辦案人員感受到無比愜意!長達10年之久未能執結的積案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