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丈夫”QQ一閃 國內妻子被騙3萬
作者:馬俐 發布時間:2014-01-21 瀏覽次數:582
一臺電腦、一個QQ號、一張銀行卡,就能實施詐騙。近日,吳中法院審結一起通過木馬病毒盜取QQ號進行詐騙的案件,被告人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萬元。
為致富網上自學騙術
南寧小伙韋某家境貧寒,而女友家比較殷實。為了多賺些錢,早日和女友穩定下來,韋某苦苦思索快速致富的辦法。2013年5月,他在網上發現了一個門路——QQ詐騙。
韋某在網上聯系到一個銀行卡賣家,以每張400元的價格買下三張戶名為“王明”的銀行卡,又搜索到一個木馬網站,繳納300元/月注冊成為會員后,就能獲得帶有盜號木馬的網頁鏈接。
韋某用新申請的QQ號大量添加好友,然后給每一個好友發送信息“你是否認識這個好友,還記得他/她嗎?”后面附上帶有木馬的網址。若有人點擊這個鏈接,韋某就能看到對方的QQ密碼。最后只需登錄這個QQ,選取看似關系密切的好友,編造各種急需用錢的理由,就能誘騙對方匯款。
有圖不再有真相
2013年6月11日上午10時許,丁女士在家中上網,在國外的丈夫突然QQ聯系她:“朋友的父親在國內得了肺癌,急需手術費。這里轉賬不便,先幫忙匯3萬過去,過兩天還你。”“你是誰?”丁女士心生警覺,對方主動打開視頻,畫面中出現的赫然是丈夫。視頻幾秒后被斷開,“丈夫”催促道:“快去匯款吧。”丁女士不疑有他,到柜員機上轉了3萬元給“王明”。隨后丁女士給丈夫發了條微信,丈夫卻不明就里,她這才知道自己受騙了。
視頻中怎么會出現丁女士丈夫的臉?原來,丈夫曾經在兩天前打開韋某發送的鏈接,發現網頁上的人自己并不認識,韋某就提出要視頻確認,并趁機錄下了一段畫面。在丁女士懷疑時,韋某立即打開視頻播放這段畫面,輕易博得了信任。
不法分子瞄準國外QQ
庭審中韋某交代,他一般會選擇所在地為國外的QQ為盜號對象,去詐騙他們在國內的親友。一是因為國際長途電話話費高昂,受害人一般不會通過電話核實情況,詐騙行為不易被揭穿;二是由于時差因素,QQ主人休息時,犯罪分子才登錄他們的QQ,由于密碼未被更改,有時QQ主人甚至察覺不到號碼被盜。
法官提醒:廣大市民應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意識,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不要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網站、文件或郵件,防止病毒入侵。如果有人通過QQ要求匯款,一定要與對方電話聯系或當面核實,切不可僅憑QQ留言就輕信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