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上發布虛假的售賣二手摩托消息誘騙消費者上鉤,再借助網絡地圖從湖南“穿越”到無錫,利用網絡改號軟件撥打受害人朋友的電話要其匯款,被告人譚某在20137月至8月間,輕輕松松就騙得了6名受害人1.4萬元。

 

113日,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人民法院對該起詐騙案件進行一審宣判,被告人譚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

 

網上發布虛假售賣消息做誘餌

 

今年26歲的譚某是湖南人,曾因詐騙罪入獄。20137月,譚某和妻子朱某(另案處理)在朋友處聽說網上有一款撥號軟件可以使接聽電話的人手機上顯示任意號碼,只需購買并安裝在電腦上就能使用。因夫妻倆都失業在家,手頭緊張,譚某便和朱某商量,能否用這軟件去騙錢?

 

經譚某一番策劃,兩人先在電腦上安裝了改號軟件,隨后,朱某上網發布了一則售賣二手摩托車的虛假消息,并附上摩托車的照片、品牌、價格和聯系電話,同時注明該車是“黑車”,沒有正規的發票和合格證書。譚某則等待有人上鉤。

 

同月17日,家住宜興的諸某撥通了譚某的電話,稱想要購買摩托車。譚某提出,自己售賣的黑車,有風險,如果諸某想要看車,需要讓其一名朋友在銀行匯款,并告知其手機號碼,以防對方報警。想想譚某所說的有一定道理,諸某答應了。

 

“改號”軟件詐騙得手1.4萬元

 

次日,按照雙方約定的地點,諸某來到了宜興醫院。譚某告知其馬上到,并報上事先在網上搜索好的醫院附近的標志性建筑。諸某一聽,估摸著譚某十分鐘左右就能到,便表示愿意等。譚某以不認識路為由,讓諸某不要掛電話。而另一邊,譚某迅速在網上操作可以改號的撥號軟件打給諸某的朋友王某。當王某接到來電顯示是諸某的電話時,毫無防備的就把4200元錢打入了譚某的賬號。

 

錢一到賬上,朱某馬上取出。此時,譚某才掛斷電話。焦急等待的諸某接到了朋友的電話,諸某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向公安報了警。

 

20138月,警方經過深入調查,在湖南將譚某和諸某抓獲。歸案后,譚某和諸某交代了兩人在7月至8月間,利用上述手法連續作案,致使6名被害人上當,共騙得1.4萬元。

 

法官提醒:可回撥核實

 

“所謂的改號軟件其實是一個中間平臺,通過該平臺撥號就會讓對方的來電顯示變成改號軟件更改過的號碼。”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人民法院刑庭法官胡健蕾介紹,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改號”軟件是否違法,而一個改號器在網上僅賣兩三百元,低廉的成本和高額的回報誘使此類詐騙案件頻發。

 

胡健蕾說,該案中,被告人譚某利用自己售賣“黑車”,不接受現金交易的幌子,首先給消費者設置了一個不合法的心理暗示,再通過改號軟件讓對方手機顯示其朋友的號碼讓人防不勝防。

 

胡健蕾表示,如果對方是通過這種軟件撥打的電話,按顯示的號碼撥過去,對方是無法接聽的,要想識破該類騙局,不妨利用回撥的方式。同時,要加強網絡監管,對于譚某在網上發布售賣“黑車”的消息,應及時予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