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鎮江潤州法院成功化解了鄰里兩家人之間的四起相鄰關系和人身損害糾紛,順利化解了雙方多年積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02年,陳某購買本市某小區一樓房屋。2003年,王某購買陳某樓上的三樓房屋及地下儲藏庫兩間,儲藏庫正位于陳某房屋樓下。兩家人滿懷喜悅,先后入住。為了獲得更美好的居住環境,陳某在一樓房屋外修建花園,王某將兩間儲藏庫打通,請人設計方案進行裝修,加裝空調等。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本應和諧相處,豈料兩家在建設過程中,矛盾重重,雙方相互指責,惡意謾罵,進而引發集體斗毆。雙方互至對方家里滋事,導致王某耄耋之年的母親生病住院一月之久,數次進派出所調解未果。

 

王某認為陳某修建花園遮擋了儲藏庫的窗戶,影響通風采光。陳某認為,當初儲藏庫交付的時候被草坪遮擋根本沒有采光,是王某鏟除草坪,鋪設水泥進行裝修才形成現在局面。“王某破壞草坪在前,現在還倒打一耙。”陳某對修建花園態度很堅決。

 

雙方爭執不下,王某動手破壞了陳某家的花園,陳某又上門鬧事。兩家人的矛盾是愈演愈烈。

 

王某起訴到法院,要求陳某拆除花園。隨后,陳某起訴要求王某拆除為通風采光鋪設的水泥等,恢復原狀。王某又訴陳某上門鬧事致傷要求賠償損失,陳某再反訴認為自己也有醫療費等損失要求王某賠償。雙方走馬觀花般先后到法庭訴訟,尋求公道,陳某甚至還聘請三位律師為其處理訴訟。

 

該院受理案件后,召集雙方家人兩次現場勘查,組織調解,但是雙方情緒非常激動,一言不和即準備“開戰”,甚至開庭時王某還攜帶了鐵鍬、鐵錘等作為“呈堂證供”。為緩解矛盾,法官組織雙方背靠背調解,從傳統道德故事“六尺巷”等入手,擺事實,講道理。僵持不下時,法官、書記員群策群力,輪番上陣做工作。

 

由于雙方積怨數年,誰也不肯讓步,法官先后提出的數起調解方案總有一方不認可。為化解矛盾,法官又多次前往小區物業公司組織雙方協調,找到各自單位,聯系直屬領導、工會組織幫助一起做工作。最后,法官另辟蹊徑,提出通過買賣儲藏庫的形式徹底化解矛盾,最終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雙方同意了該方案,并將其余案件中索要的賠償部分全部折抵到買賣價款當中。   

 

日前,雙方在調解筆錄上簽字,并順利履行了各自義務。法官最后對雙方在以后相處時提出數點建議,雙方愉快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