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銷售劣質化肥70余噸 逃亡兩年后獲刑罰
作者:袁鵬 劉瓊 發布時間:2012-06-18 瀏覽次數:522
人都有困難的時候,有人拉一把是好事。可萬一遇人不淑,看起來像是拉你一把,可實際上卻是從一個坑里拽到另一個坑里,那豈不成了才出虎口、又進狼窩?
李猛初中畢業后因為成績不好,加之家里經濟條件差,就輟學在家務農,日子過得總是緊巴巴的。俗話說,窮則思變,李猛也不例外。為了改變生活,他也試過外出打工、做點小本生意,可均以失敗告終。2008年初,李猛進城時遇到了自己的把兄弟陳昊,見著李猛一臉的滄桑,陳昊便拉著他到了一家小酒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陳昊眼看李猛滿面愁色,便告訴他自己開了個廠子做化肥生意,行情還不錯,希望李猛能過來幫他。李猛聽了,一開始比較心動,但隨之又覺得自己沒有接觸過化肥這一塊,便婉言拒絕了陳昊的好意。到了08年底,李猛又接到了陳昊的電話邀請,說遼寧那邊的市場很搶手,已經給他留下了,并許諾李猛每賣一噸化肥,可提成200元。眼看著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想讓知識改變孩子的命運,李猛打算讓自己的兩個孩子上好學校,教育費用又是很多一筆開支,再加上日常生活所需,李猛還是答應了陳昊的邀請,并于2009年2月到廠上班。
可一接觸到廠子里生產的化肥,李猛頓時心里沒了底,陳昊廠子里生產的化肥不僅工序非常簡單,而且價格也和自己種地時所購買的化肥相差甚遠。心存疑慮的李猛找到陳昊詢問,而陳昊卻只神秘的對李猛笑笑,也不解釋,只說等李猛以后跑業務了就會明白其中的道道了。李猛心知肚明這肯定是不合格的化肥,但見其他業務員天天忙得熱火朝天,便也就硬著頭皮開始跑市場。李猛起初是按照廠里以前發展的業務關系去跑,很快自己又發展了兩個客戶。而隨著業務越來越多,李猛也了解到了市場里面的玄機:市場上流行的基本上都是含量不足的化肥,含量足的產品因為價格高反倒不好賣。漸漸的,李猛也放開了手腳,為了多賺錢,他還在出場價格的基礎上每噸多加了50元,生意一時做的是風生水起。
可好景不長,2009年4月,正在遼寧跑業務的李猛得知陳昊的廠子出事了,陳昊也被公安機關抓獲了。內心恐懼的李猛匆匆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并匯去一筆錢后,便在遼寧躲了起來,后于2011年12月自首。經查明,2009年2月至4月間,李猛共銷售不合格化肥70余噸,價值13萬余元。
江蘇省豐縣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李猛在銷售中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應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李猛在陳昊的安排下銷售不合格化肥,在銷售偽劣產品的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當從輕處罰。李猛系自首,且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對其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以宣告緩刑。遂于6月14日一審判決李猛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