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吳江法院盛澤法庭審結了一起特殊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盛澤的一家紡織公司因委托加工的坯布在煉白過程中被不慎擦傷,將印染廠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坯布損失6萬余元。承辦法官堅持能動司法,在現場勘驗階段聯合司法鑒定處和蘇州市價格認證中心,借助價格專家的意見,現場成功調處該案,款物當場履行交接完畢。

 

在法庭上,雙方對坯布受損的因果關系不持異議,但就坯布實際損失的多少爭議較大。紡織公司認為該坯布已無法利用,只能按次品布出售,要求對坯布原價與現有殘值的差價進行賠償。印染廠認為坯布僅有微小瑕疵,不影響坯布的使用,僅同意免除該筆業務的染費。在司法鑒定階段,司法鑒定處委托蘇州市價格認證中心進行了現場勘驗。在抽樣過程中,價格專家發現部分布面存在“極光印”疵點,故該布匹確存在一定程度的價值貶損,但不能以殘值計價。因涉案金額較小,價格評估很不經濟,不利于矛盾實際化解。經專家對損失的預估,調解有了基礎。承辦法官馬上通知雙方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及經辦業務員來到現場。法官釋明了司法鑒定的風險和成本收益;價格專家提出了該布匹再利用的途徑,建議染廠在免除染費的基礎上,在坯布原有價值20%的范圍內進行賠付,并承諾免除全部鑒定費用。在大量事實和證據面前,雙方終于握手言和,染廠當場賠付了14000元,紡織公司取回了布匹。三部門聯動調解,法律專業與價格專業有機結合,巧妙化解了該起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