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太“追”錢記
作者:黎萱 發布時間:2012-06-07 瀏覽次數:443
2009年的一個陌生電話,騙走了余老太全部身家。警方千里追蹤到款項下落,可是賬戶的主人卻并不是詐騙犯本人,也拒絕提供幫助歸還款項。萬般無奈,70歲的余老太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后經法院的判決執行,2012年5月,余老太終于追回了屬于自己的14萬。蘇州首起市民通過民事訴訟方式追討電信詐騙款的案件圓滿結案。
一個電話弄丟14萬
“您在淮安的座機欠費2893元,請您及時繳費。”2009年11月,余老太收到一陌生女子的電話。
“不可能的,我都沒去過淮安,怎么會在哪里欠電話費?”余老太一頭霧水。女子很熱心,馬上主動幫老太轉接到淮安市110報警。
不一會,有一位自稱警官的男子告訴余老太,稱由于余老太在銀行開戶洗錢,所以警方正準備凍結余老太的所有財產。
“我是無辜的,我只會洗衣服,哪會洗什么錢啊?”余老太趕緊辯解。同時轉念一想,她的證件確實最近丟過,不會被壞人利用了吧?
“證件是你的,賬戶也是你的,你當然就有犯罪嫌疑,警方必須查明情況,所以你還是先把錢打到我們指定的監管賬戶上,如果查明你是清白的,警方會立刻歸還款項,這也是為了你的資金安全。”男子說。
一聽警察都這么說,余老太就只能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操作,把所有的財產14萬打到對方指定的一個戶名為趙凱的工行賬戶上。
操作完,余老太本以為可以松口氣,可是更大的麻煩來了,再打淮安市公安局的電話竟然怎么也打不通了。
“完了,我知道被騙了。”余老太說。
找到了錢卻拿不回來
余老太一意識到被騙,就趕緊趕到皮市街派出所報案。警方第一時間立案偵查。經銀行查詢,14萬的款項在廣東東莞一個戶名為趙某的賬戶里,而且還沒來得及轉走,警方立刻依法凍結了該筆款項。
“我本以為錢就可以拿回來了,結果還是不行。”余老太說。
原來,經警方調查,被騙款項雖然在趙某的賬戶里,但是趙某只是一名在東莞打工的農民工,并沒有證據顯示其參與了詐騙犯罪,因此警方也就不能通過刑事措施直接劃撥趙某賬戶里的錢。
“我們當時找到趙某,希望他能提供幫助把款項劃回去,但是他拒絕了。”警方說。原來,趙某不愿意和刑事犯罪的事兒沾上邊,表示自己與此無關,始終不愿配合警方進行銀行操作。
“警察都沒辦法,我的錢是不是就拿不回來了?”余老太想。
兩年追索完璧歸趙
余老太又趕緊來到平江區法院進行咨詢,法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不當得利的民事訴訟途徑來維護權利。
原來,法律規定,在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就應當把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011年12月5日,平江區法院對余老太訴趙某不當得利一案進行了開庭審理,被告趙某沒有到庭,法庭在查明事實的情況下依法作出缺席判決,判決趙某立即歸還余老太14萬元和相應利息。
2011年5月24日,法院將依法執行到位的14萬和兩年多的利息送到余老太的手中。
“兩年多的時間,錢總算被我追回來了”,余老太笑著說。
法官提醒市民:涉及匯款、繳款以及保管錢款的事件一定要當心,如果已經遭遇詐騙,請及時報警,并積極通過法律途徑維權。